中国文化的展望(120年纪念版)

节选

[

  《中国文化的展望(120年纪念版)》:“入境问俗”之必要在此。我们不能设想这个地球上有无价值含在其中的文化。我们只能设想有价值而尚未明文化或形诸社会实际的行为,例如,某些道德理想、宗教天国、黄金世界等等。价值常常藏在目的里面。人往往为实现某一目的而活动,因此也就是为着某一价值的追求而活动。美国商人疯狂竞争是为追逐经济价值;印度人曾成千的跳入恒河是为了追求解脱现世苦厄的永恒价值。价值是有生物禀赋并且在社会中生活着的人之文化的心灵活动之产品。这种文化的心灵活动回头又延续、丰富或改变文化。文化的改变常为价值的改变。价值有属于某一个人的,或一小群人的。卓越的艺术家,时代的先驱,伟大的思想家,宗教的创建者,这些人物的价值常常是各自酝酿的。在他们的价值尚未得到众人了解与接纳时,他们的价值只是属于个人的。于是,他们受到冷漠,有时甚至受到迫害。苏格拉底,早期的皮卡索,早期的萧伯纳都是。一旦他们的价值被众人了解和接纳时,他们的价值便社会化了。在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中,*大多数的价值是社会活动的产品。当着一组价值只为社会中一小群人所分享时,这一小群人常被视为特殊人物。例如,“竹林七贤”、“四大寇”。毫无问题,价值是每一个人的心灵真实内容之一。人的心灵与高级计算机的重要差别之一,就是人的心灵能作价值判断,尤其能作超越一个时代的好恶和一个人群的是非之伟大的价值判断。罗素就是这种人物,梁启超也有这种气象。个人所涵摄的价值,有时是他自己创造的,有时是社会价值的内化,有时是二者之混合。可是,无论是怎样形成的,个人的价值有而且只有这个人的价值才是一切的价值的真正着落点。离开这一真正着落点而谈价值,一概是虚构(fiction)。同样是文化价值,有个别差异。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固然多由社会价值的内化形成,但毕竟在他个人私有经验里涵育。当然,他在其个人私有经验里涵育的价值,一旦见之于行为,可能受到社会的接受。如果他的价值受到社会接受,那么便是得到社化。于是,他产生大家的事即是他自己的事之感觉。他做公事与做私事一样认真。在一个群体中,如果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相同或辐辏于同一目标,而且又得到种种鼓舞,那么就会发挥巨大的动力。在历史上,许多划时代的运动之所以能够成功,都含有这个必要条件。狂飚时代,明治维新,德意志复兴,土耳其复兴,工业革进,美国拓殖,辛亥革命,北伐运动,战后亚非反殖民运动,都是显著的例子。然而,这一点也不意含着说,一个群体或一个时代大多数人分享的价值,一旦离开了一个一个的个人心灵,尚有一个独立的实体存在。如果尚有这样一个独立的实体存在,那么它是挂在哪棵树上的呢?如果许多个人集成群体时有共同的价值取向,那么可能表征而为共同的模式行为,例如,行纳粹敬礼,唱国社党歌,打杀犹太人,争取生存空间。在这类情形之下,我们说有一个“普遍的心”,这只是一种方便的说法。拆开一个一个的个人的心灵,哪里去找那样的一颗心?依此,某一价值在某一时代为某一群体所共享时,我们就说这一价值乃群体价值。价值之这样的群体性适足以表现其无名性,而且为什么像是从“良心”发出的。任何价值,当开始内化时,似乎是新的。但是,为时既久,而且前后左右上下的人都是一样的,这种新异的感觉逐渐消失,而且日渐觉得是“若固有者”。中国文化分子从前之敬皇帝就是如此。……

]

本书特色

[

适读人群 :哲学方面读者七年之病,需求三年之艾。百年大病,zui少需求三十年之艾。
——殷海光《知识分子的责任》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作者晚年非常重要的著作,是现代思想史上一部重要文献,出版后在台湾、香港学术界反响强烈,许多知名学者撰文评介,称其展示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追求中国现代化的学术良心与道德勇气”,是“讨论中国文化问题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在大陆学术界也有相当的影响,被人誉为“不能忽视的中国经典”。作者具有世界性的学术视野,因此对中国历史文化变迁的探讨不仅仅局限于传统中国文化,对“中西文化论争”这个问题的探索具有比大陆同等所不具备的视野。书中采用了西方社会科学的许多概念及逻辑分析的方法,可谓中西合璧。按照作者自己在本书序言中的说法,本书欲在“论列中国近百余年来的社会文化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反应”的基础上,“试行导出中国社会文化今后可走的途径”。

]

目录

序言**章 天朝型模的世界观第二章 什么是文化7一 清开道路二 文化的定义**组 记述的定义第二组 历史的定义第三组 规范性的定义第四组 心理的定义第五组 结构的定义第六组 发生的定义第三章 文化的重要概念一 文化的变迁A 濡化B 文化价值的移接C 文化与性格二 本土运动三 文化的罗聚形态四 文化的特征五 文化价值与生物逻辑过分违离的问题六 文化对文化的倚赖七 历史与文化八 文化的繁缛化九 文化理想与文化现实十 文化与价值十一 文化的普同基础和特殊形色十二 文化所在的层次、原料和功能第四章 近代中国文化的基线一 家二 中国社会的基型三 社会的层级四 我族中心主义五 离隔和心性凝滞六 合模要求七 长老至上八 地位与声威要求九 两性分别森严……第五章 中国社会文化的激变第六章 一个长久的论争第七章 保守的趋向及其批评第八章 自由主义的趋向第九章 西化的主张第十章 中体西用说第十一章 现代化的问题第十二章 民主与自由第十三章 世界的风暴(存目)第十四章 道德的重建第十五章 知识分子的责任殷海光先生学术年表附录一 读殷海光著《中国文化的展望》附录二 有关《中国文化的展望》的几个问题——并答许倬云先生附录三 殷海光遗著《中国文化的展望》我评附录四 次经典、问题史阅读与中国新思想传统的形成——以《中国文化的展望》阅读问题为中心的讨论英汉对照表

封面

中国文化的展望(120年纪念版)

书名:中国文化的展望(120年纪念版)

作者:殷海光著

页数:10,719页

定价:¥226.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100152334

PDF电子书大小:85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