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衰亡史》导读

节选

[

一、作者简介
家庭情况:吉本出身于一个英国绅士家庭,生活富足。吉本的父亲(也叫爱德华•吉本)早年在剑桥大学深造,后为英国国会下议院议员。吉本本人与其父亲生活经历相似,早年受到良好教育,数年之后亦为英国国会议员。吉本的生活道路表面与其父并无二致,但实际上他并无从政兴趣,其志向在于纯粹学术研究。吉本性格虽然内敛,但其内心极其推崇思想独立和宗教信仰自由的价值观念,加之天赋聪颖、少年气盛,竟然从牛津大学辍学并改信罗马天主教,他的这些个性与当时英国上层社会保守的氛围格格不入。如果不是父亲及时干预,吉本性格中特立独行的一面会发展到极致,为社会所不容。因此,吉本在人生道路和性格形成过程中受到父亲的强烈影响。
  孱弱的天才少年
吉本出生于英国萨里郡的普特尼镇,为家庭长子。吉本的母亲在其出生之后又生了六个孩子,但都在孩提时期一一天折。吉本的父亲在给出生的男孩起名字的时候,一再用祖辈名字中“爱德华”这个名字,希望万一他的长子夭折之后,这个名字仍然可以在家族中传递下去。因此,吉本能够长大成人的确是这个不幸家庭的万幸。吉本十岁丧母,自幼多病,特别是痛风症和晚年的阴囊水肿症让他吃尽苦头。吉本的好友谢菲尔德勋爵曾在书信中描述了吉本疾病的可怕场景,可以想象,吉本毕生是用多么坚强的毅力克服疾病的折磨,坚持自己的学术研究的。如果说天降大任于斯人,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那么吉本是一个*好的例证。
吉本的家庭属于英国地方贵族阶层,富足殷实,为吉本的生活和求学创造了极好的物质条件。吉本的生活道路从出生之后就被父亲确定下来,即受良好的教育,成年之后从军或从政,投身仕途。但求学伊始,吉本就被古代文学和历史所深深吸引,几近痴迷。由于家庭变故频仍和体弱多病,吉本的中学生活时常被打断,不得不在家中一边养病一边接受家教辅导。但这种自学方式反而使吉本的特长和爱好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他刻苦用功,博览群书,为以后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大学入学之前,吉本已经通晓古典拉丁语和希腊语,对古代的历史和文学作品了如指掌。这个天才少年不到15岁时就被牛津大学玛格德琳学院录取。
  从牛津大学辍学的“叛逆”
  在人的一生中,青年时代既是求学的黄金时代,也是性格塑造与反叛的时代。吉本对于大学学习生活本来充满渴望,但牛津大学沉闷的学术空气、呆板的学位制度以及名不副实的“导师制”使吉本大失所望,他的期望一一落空,他认为在这里自己的学术水平不可能得到提高。自负与失落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加之父亲的控制逐渐松懈,吉本便受到学生中不良风气的影响,饮酒作乐、放浪形骸,14个月之后,吉本在父亲的劝告下*终决定从牛津辍学。此外,导致吉本结束大学生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大胆决定放弃对英国国教的信仰,改信罗马天主教。在此我们不能不提及英国的宗教改革运动。
英国都铎王朝国王亨利八世为加强王权,以罗马教皇不准其与王后西班牙公主喀德琳离婚为借口,于1543年迫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进行宗教改革并确立英国国教同教皇对抗,此后英国在宗教信仰上尊崇英国国教,敌视罗马天主教。吉本家族属于英国国会中的托利党,政治态度代表英国国教高级教士的利益,吉本对英国国教的背离,在吉本的父亲看来是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当然对吉本的仕途也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在父亲的干预下,吉本*终离开牛津大学,远走瑞士洛桑,开始了后半生的独立研究之路。要说吉本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学者,其实并不为过。
  一部不朽著作的诞生
从1753年至1758年吉本在洛桑度过了5年美好时光。他在家教的指导下广泛涉猎古典名著,在哲学观念上接受了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并能够将这种思想自觉地运用于研究之中,同时也成为法国文化的倡导者和宣传者。在经过痛苦的自我反思之后,吉本重新皈依英国国教,完成了宗教信仰的第二次转变。吉本回到英国之后大力宣传法国启蒙文化,并进入英国政坛,但吉本在政治方面缺乏热情。从1763年之后,吉本开始了他在欧洲的学术游历,在法国拜会著名学者,在意大利参观名胜古迹,增长见识。直到1770年,吉本决定开始相关的研究和写作,这便是《罗马帝国衰亡史》(以下简称《衰亡史》)。
吉本在写作《衰亡史》中花费了巨大的心血。1776年《衰亡史》**卷一经出版即获得极大成功,连印三次均告售罄,阅读《衰亡史》竟成为当时英国社会的一种时髦风尚。吉本的好友、著名学者大卫•休谟也发来贺信表示赞赏。第二、三卷随即于1781年出版,而*后三卷也于1788年刊印。该著作探讨了罗马帝国从公元180年至1453年的衰落历史,以东罗马帝国灭亡作为罗马帝国*终灭亡的标志。全书卷帙浩繁,题材庞杂,语言典雅,见解独特深刻,是研究晚期罗马帝国的百科全书,是启蒙运动时代史学成就的*重要的标志,同时也是一部不朽的英语文学作品。
同其事业成就相比,吉本在个人生活方面颇为失意。由于其貌不扬,甚至有些丑陋,身材短小,头颅硕大,加之难以启齿的疾病困扰,吉本有意远离英国上层的社交圈:加之专心治学,喜好宁静生活,吉本更难得女士青睐,他年轻时代唯一的一次恋爱因为父亲的干涉而遭失败。此后再没有婚娶。与伦敦繁华的社会生活相比,吉本更喜欢洛桑宁静质朴的生活氛围,那里是他做学问的天堂。1783年吉本第三次移居洛桑之后,在此定居,过着远离尘嚣的生活。1794年在痼疾的折磨之下,吉本离开人世。在逝世之前,他留下了没有完成的《吉本自传》初稿,经后人整理出版。《吉本自传》成为研究吉本个人生活经历与思想发展的重要材料。
  二、《罗马帝国衰亡史》的故事
  穿越时空——回到吉本的年代
当我们顺着时光隧道返回到18世纪的英国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勃勃生机的社会,她已经基本上摆脱了旧制度对社会发展的束缚,走上了近代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文明的道路,成为世界霸主,维多利亚黄金时代就在眼前,她所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
  称霸的英国会成为罗马吗
英国早在17世纪就掀起了新兴资产阶级反抗封建专制统治的革命,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1649年被推上断头台,但1688年的“光荣革命”进行得并不彻底。即便如此,欧洲以此为标志,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18世纪的英国社会处于剧烈的变革之中,科技的巨大进步孕育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诞生,整个国家开始走向工业化。在宗教文化方面,1543年英国亨利八世的改革,标志着英国国教的建立,英国王室和基督教界企图脱离罗马教皇的控制:尽管宗教改革运动在亨利八世之后有所反复,但在伊丽莎白一世即位之后,英国国教被再度确立;1571年《三十九条信纲》的颁布成为英国国教教义,英国国教以《圣经》作为信仰的唯一准则,否认罗马教皇的*高权威。此后,清教徒掀起“纯洁”国教运动和更为激烈的宗教改革运动,并试图脱离国教,将宗教改革推向深入,但不幸遭到都铎王室镇压,此后清教势力不断分化。在18世纪,英国国教在国家宗教中处于领导地位。从英国的政治革命以及宗教改革运动中,我们可以明显地体会到弥漫在英国资产阶级内部革新与保守并存的气氛。
欧洲在18世纪*重要的思想运动是启蒙运动,新兴的思想家在17世纪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基础上,鼓吹理性主义思想,掀起新的思想文化革命。他们认为人类可以凭借理性的力量发现自然和人类社会中存在的法则规律,并主张宗教容忍,反对禁锢思想和遏制自由的教条与制度。他们主张经济上的自由放任、政治上的开明君主统治甚至民主政治、哲学上的客观与理性主义和宗教上的宽容博爱精神。运动的中心在法国,以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狄德罗为主要代表,并迅速扩大到欧洲其他国家。在史学领域,理性主义重视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视历史为一个符合理性规律的发展过程,并开始对保守的历史观念提出勇敢的挑战。吉本是这场启蒙运动中涌现出的著名历史学家。
18世纪的英国正向“日木落”帝国大步迈进。就外部形态而言,英国所具备的庞大的殖民属地与征服世界的霸权与气势并不亚于当年的罗马帝国。英法两国从1701年至1744年就因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争霸战争,英国凭借着荷兰、奥地利、葡萄牙和普鲁士等国的支持,打败法国。
  ……

]

本书特色

[

有统计表明:少年时期是否接触过经典,关系到人的一生。
  *好的礼物就是为孩子种下一果知识树。

]

内容简介

[

如果你生活在18世纪的欧洲,你会在每个客厅甚至每张梳妆台上看到这本书,会在每个沙龙听到人们谈论“吉本”这个名字。据说吉本其貌不扬,甚至有些丑陋,身材短小,头颅硕大,但因为这部著作,他成了名副其实的“明星学者”。

]

目录

一、作者简介 孱弱的天才少年 从牛津大学辍学的“叛逆” 一部不朽著作的诞生二、《罗马帝国衰亡史》的故事 穿越时空——回到吉本的年代 不得不读的理由三、精彩导读 阅读提示——静下心来读吉本 帝国的黄金时代 帝国的扩张与疆域 帝国繁荣的原因 君主政治 君主的蛮族化 四帝共治 基督教的成长与发展 罗马皇帝对基督教的态度 君士坦丁皇帝宗教改革之谜 “背教者”尤利安 帝国分裂 阿拉里克攻陷罗马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东罗马帝国的复兴 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四、大家跟帖五、拓展阅读 西庇阿的眼泪 但以理和尼布甲尼撒之梦

封面

《罗马帝国衰亡史》导读

书名:《罗马帝国衰亡史》导读

作者:(英)吉本 原著,叶民 导读

页数:137

定价:¥12.0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4-01

ISBN:9787201061665

PDF电子书大小:89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