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诗学(第七辑)

节选

[

文化共存
在谈论文化的汇聚之前,我想*好先明确一下人们所说的“文化”的含义,这是一个可怕的任务。为了将各种现象囊括在内,我先采用一个相当抽象的定义。文化,是共同的表(repr6sentation commune),它至少为两种人(通常是更多种人)所共有。决定“文化”特征的并不是所表现的内容,而是“表现”的传播。在此,集体就和个体对立了起来。文化的前提是交流,并且是交流的结果之一。从字面上看,表现是一幅图像(image),换句话说,是对世界的一种阐释。拥有一种文化,也就是事先掌握了世界的某种组织模式,掌握了一个小模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即掌握了一张地图,它使我们得以看清方向。文化既是共同的记忆(我们学会了同样的语言,同一种历史,同样的传统),同时也是共同的生活规范(说话的目的是让人理解自己,为人处世应当遵循所在社会的现行规范)。文化既指向过去,又面向未来。
  如果我们从这个非常宽泛的定义出发,那么文化的两个特征立刻就跳进了我们的眼帘:首先,每一个体参与多种文化;其次,每种文化必然会经受演变。先看**点。个人是诸多人类集团的成员,分享着每一个集团的文化,从而具有了多重身份。在这些集团中,某一些集团相互嵌套。例如,每个法国人总是来自某个地区,我们假设他是贝瑞克省人;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他的许多特征是所有欧洲人都具有的。另外一些集团则相互交叉:某人会同时参与到地中海文化、天主教文化和欧洲文化之中。
  ……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文化与诗学》的第七辑,对中国的文化与诗歌学作了深入的研究。全书共分五个部分,内容包括:理论研究、历史题材创作和改编重大问题讨论专辑、文学批评、论文、书评。本书内容丰富,论述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目录

理论研究 文化共存 卢卡奇、戈德曼与文学社会学 从结构分析到文本分析——追寻罗兰·巴尔特批评方法的演变轨迹 论徐复观《文心雕龙》文体论研究的学理缺失历史题材创作和改编重大问题讨论专辑 历史的贫困及书写的空间 作为政治文化的历史讲述——《红岩》写作“前史” 历史意蕴·时代取向·情感寄托:历史小说创作的灵魂 戏说:消费语境中的历史书写 近年来抗战题材电影叙事视角变化分析文学批评 《洛朗扎奇奥》或重复法写作 雅各泰的风景诗学 细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今日良宴会——汉代五言诗中的“宴会”主题分析论文 法国中世纪骑士传奇中的时间因素 巴赫金与俄罗斯宗教哲学 辨清代客观化解经方法论同“诠释学的循环”原理之疑似——以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和焦循《孟子正义为焦点 理想的读者——对“共鸣”理论的反思 试析法国新小说叙述话语的自反性书评 如春雨滋养性灵的文学理论——读《美学与当代文化讲演录》 笔力深处见古心——评李山先生新著《先秦文化史讲义》 走向阐释的文学理论——评李春青教授《在审美与意识形态之间》 解构与思想的未来——读《解构的共通体》 文化研究的历史与“立历”——评《文化研究简史》 忧虑,批判以及拯救——读尼尔·波斯曼《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

封面

文化与诗学(第七辑)

书名:文化与诗学(第七辑)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编,童庆炳 主编

页数:378

定价:¥37.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301148709

PDF电子书大小:131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