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里的塔-1920年代中国的文学与青年

本书特色

[

五四之后,在新文化理念感召下,众多青年从乡村、小城,来到北京,栖身胡同公寓,游走书局学院,依托新兴的现代传媒,在窄而霉的室内,筑起各色文字之塔。但这并非寄托高贵文学之梦的“象牙之塔”,只是一处处暂时的身心安顿之所。是留在室内“建塔”,还是走到室外,加入宏大的实践进程,历史分野因此存在于一代“文学青年”的不同选择中。《公寓里的塔——1920年代中国的文学与青年》以五四之后社会思潮的分化为线索,在文化与政治运动的紧张中,选取若干人物、现象、群体、事件,探讨青年群体如何通过新文学介入历史,新文学又如何作用于“新青年”。

]

内容简介

[

《公寓里的塔——1920年代中国的文学与青年》:新锐学者姜涛以细密之笔,勾勒五四之后“塔”里“塔”外的青年心事及世事。为了释放文学史研究的丰富性和差异性,本书作者力求通过对史料的爬梳,回到一种动态的具体情境中,把握事件、人物、观念的生成逻辑,挖掘文学现象、观念背后更为内在、纵深的历史脉络。

]

作者简介

[

姜涛,1970年生,现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曾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第三届“王瑶学术奖”优秀青年著作奖,第三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等。代表作品:《巴枯宁的手》《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图本徐志摩传》,编著《20世纪中国新诗总系》(**卷)、《北大文学讲堂》,译著《现实主义的限制》等,个人诗集《好消息》《鸟经》。

]

目录

目 录引论:从代际视角看“文学青年”的出现**章 五四社会改造思潮下的文学“志业”理念新文化运动“修正”中的“志业”理念——围绕文学研究会“前史”的讨论“纸上的事业”之“修正”“社会学”抑或“文学”同业联合的意识“文化运动”与“社会运动”之间“劳动”的隐喻——叶圣陶《苦菜》及其他新村运动与“菜园”空间“劳动”中的身体直观作为“志业”想象的“劳动”第二章 新诗“装置”的内外——早期白话诗的政治与美学“场”的混杂——以“《星期评论》之群”为讨论个案“劳动问题”与新诗写作“政治场”中的“文学场”“超现实”的说理空间从《小河》到“病中的诗”——周作人眼中的新诗及其他“病中的诗”之发动“好处也就贵在说不出”“小诗”中的平凡实感“杂诗”与“忧惧”第三章 从绿波社到无须社——“文学青年”的聚合、位置及人格造型“绿波社”与文学青年的“大联合”无须存在的“无须社”学院、报刊及公寓空间文坛上的“电气网”于赓虞:感伤的“个人发现”诗人人格:“合群”或“独在”第四章 公寓内的文学认同——沈从文早年经历的社会学再考察在“那么一个公式”之外从酉西会馆到沙滩公寓“公寓困守”与“街道漫游”在井中向群星的仰望写作者形象的凸显第五章 “室内的作者”与1920年代小说的“硬写”问题“幸福的家庭”与“幸福的写作”居室环境的隐喻“硬写”的幽闭陈毅:“室中旅行法”丁玲:迎向更大的理性沈从文:“间离”的作者意识第六章 “教训”与“反教训”——1920年代文坛上的“导师”与“青年”之争“老实说了吧”前后“变态”社会中的“常态”构想“常态”背后的知识体制“水平线”的上下鲁迅的表态“新流氓主义”“思想革命”之再起?第七章 革命动员中的文学、知识与青年——从1920年代《中国青年》对文学的“批判”谈起“文学运动”还是“实际运动”什么样的知识*紧迫“为他人”还是“为自己”从“诗的生活”到“方程式的生活”结语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封面

公寓里的塔-1920年代中国的文学与青年

书名:公寓里的塔-1920年代中国的文学与青年

作者:姜涛

页数:339

定价:¥52.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301260210

PDF电子书大小:146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