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民族文学在现代中国-以东欧文学为中心

本书特色

[

  《弱势民族文学在现代中国:以东欧文学为中心》旨在立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主体立场,系统回顾东欧文学在中国的百年历史,从中国视域中的东欧文学内涵;东欧文学在一个多世纪历史中在中国的译介、研究及其影响;昆德拉、裴多菲、伏契克、布莱希特等作家个案分析;以及世界语在这一特定中外关系中的中介性文化功能分析等,展开中外文学关系中的“东欧文学”研究,以期在与中西文学关系的对照中,揭示东欧文学的东欧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建构意义,从而完整探讨现代中外文学关系、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发生与转型与外来资源之间的复杂关系。

]

目录

绪论**章中外文学关系视域中的文学东欧 **节从地理东欧到政治东欧 第二节从文化东欧到文学东欧 第三节东欧文学的共同特点 第二章清末民初东欧文学汉译的滥觞 **节波兰“亡国史鉴”与汪笑侬的新京剧《瓜种兰因》 第二节李石曾译《夜未央》和许啸天的“波兰情剧” 第三节周氏兄弟与《摩罗诗力说》《域外小说集》 第四节周氏兄弟与匈牙利文学的早期译介 第三章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弱势民族文学的译介 **节该时期弱势民族文学译介概述 第二节周氏兄弟对“弱小民族文学”的倡导及其译介实践 第三节茅盾与《小说月报》对译介东欧文学的贡献 第四节朱湘与他的《路曼尼亚民歌一斑》 第五节其他文学期刊对中东欧文学的译介第四章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东欧文学的译介 **节三四十年代中东欧文学译介概述 第二节茅盾、巴金、王鲁彦、孙用等翻译家的译介贡献 第三节《文学》《矛盾》等文学期刊对中东欧文学的译介 第四节民族话语的意识形态性和知识分子的不同选择 第五章共和国时期弱势民族文学译介与民族文化建构 **节前30年弱势民族文学的译介 第二节后30年弱势民族文学的译介 第三节本土文化规范与外来文学的创生性 第六章现代中国视域中的裴多菲·山陀尔 ——以《格言诗》中译为阐释中心 **节裴多菲的中国形象与他的“格言诗” 第二节“格言诗”的七个译本 第三节“五言古体式”译本何以在竞争中胜出? 第四节“以讹传讹”背后的文化缘由 第七章显克维奇、伏契克与布莱希特在中国的不同命运 **节波兰作家显克维奇的译介 第二节捷克作家伏契克在中国的译介 第三节东德戏剧家布莱希特在中国的译介及其影响 第八章米兰·昆德拉在中国的译介及其接受 **节米兰·昆德拉在中国译介的概况 第二节不约而同的选择:李欧梵与韩少功的译介 第三节是什么打动了中国:昆德拉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民族身份感的暗合:昆德拉的世界/民族文学意识 第五节变奏与致意:在创造中延续和展开的经典 ——《雅克和他的主人》跨文化解读第九章世界语理想与弱势民族文学译介和影响 **节中外文学交流史中的Esperanto 第二节国际世界语运动及其理想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节以世界语为中介语的弱势民族文学译介 第四节中西关系压力下的反抗努力及其内在紧张 第十章新中国60年的东欧文学译介与研究 **节前30年东欧文学的译介与研究 第二节后30年东欧文学研究的热点 第三节近三十年来东欧文学研究的深入 第四节研究视野与方法的探索和未来发展的挑战 第十一章民族意识与世界意识的纠缠 ——泰戈尔在中国的译介及其影响 **节泰戈尔的民族意识与世界意识 第二节两次访华及其反响 第三节20年代中国的东西文化之争中的泰戈尔批判 第四节泰戈尔对于中国新文学的意义 第十二章以东欧为中心的弱势民族文学在中外文学关系中的 地位和意义 **节现代民族意识的觉醒与中国世界观的转变 第二节被压抑和遮蔽的中外文学关系线索 第三节揭示中国文学现代性特殊内涵的有效场所 第四节弱势民族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主体建立 第五节东欧文学的中国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封面

弱势民族文学在现代中国-以东欧文学为中心

书名:弱势民族文学在现代中国-以东欧文学为中心

作者:宋炳辉

页数:268页

定价:¥59.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301284865

PDF电子书大小:86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