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治理-(第二版)

节选

[

社区党建以及社区党组织的发展应置于中国城市社会变迁的大视角下来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整个社会由国家根据统一计划、集中管理的原则组织起来,形成了“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以经济生产单位为基础,以计划经济体制为框架,以国家全面主导社会为动力,将社会生产和生活全部组织进各种各样的单位组织或单位体系,从而形成以集政治、经济和社会功能为一体的单位组织为基本构成要素的社会结构形式”。⑦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市场经济介入,社会组织功能不断分化,集中统一的“单位”被多样化的组织取代,企业逐步成为具有单一经济功能的经济组织,原有的社会职能向社会转移。社会成员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突破传统单位制的限制参与到更广阔的社会空间中,在社会参与中进一步实现个性化发展。传统的、建立在单位制基础上的党的基层组织的活动空间逐步式微,党的基层组织与原有的社会结构之间的内在契合性面临着很大挑战,必须形成在新的社会结构背景下组织、动员和整合社会成员的新基础和新机制。而社区是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化发育的基础性场域。“通过社区动员、社区组织和社区参与,使不同利益、不同职业、不同角色的社会人群得到新的整合”③。因此,党“要有效地整合社会就必须实现战略性转移,将自身的成长和活动的主要空间从单位转向社区,组织党员、发展党员、动员社会和整合社会”。④而且,党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和巩固广泛的社会基础,实现社会整合,“不仅在组织建设上要进行战略性发展,即以单位党建为战略重点转向以社区党建为战略重点,而且在活动方式上也要进行战略性的发展,即以集中为主的活动方式转向以民主为主的活动方式,而这种活动方式转换的*基本的舞台是党在社区的基层组织”。①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社区党组织是基层党建的重心。这从党的历次重要会议与文件中可见一斑。1996年,中央组织部印发了《关于加强街道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了街道党的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街道党组织的地位和主要职责。2000年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对社区党组织的地位和职责进行了明确的阐述:“要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有关规定,结合社区党员的分布情况,及时建立健全社区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社区党组织是社区组织的领导核心,要在街道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同时,中央对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及社区事务中的地位也作了明确规定。中央领导同志明确提出,要以农村、国有企业和街道、社区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2002年,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社区党的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战略任务。2007年,十七大报告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2009年,十七届四中全会报告,又强调要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2012年,十八大报告,单独辟了一个版块强调“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进一步提出要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2017年,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推进党务公开,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党的组织和干部、向上级党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设的渠道。……

]

本书特色

[

本书先梳理了社区治理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并从纵向的历史维度描述了中国社区治理体制的变迁,从横向的区域维度分析了中外社区治理模式的异同;进而分别从“政府主导、社区自治、社会协同、居民参与”四个角度切入,对社区治理主体包括社区党政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后,提出社区治理的内容是社区公共事务,多元主体应基于合作对社区公共事务进行分类处理。

]

内容简介

[

  《城市社区治理(第二版)/普通高校“十三五”规划教材·公共管理系列》先梳理了社区治理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并从纵向的历史维度描述了中国社区治理体制的变迁,从横向的区域维度分析了中外社区治理模式的异同;进而分别从“政府主导、社区自治、社会协同、居民参与”四个角度切人,对社区治理主体包括社区党政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后,提出社区治理的内容是社区公共事务,多元主体应基于合作对社区公共事务进行分类处理。

]

作者简介

[

  邱梦华,女,社会学博士,2008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现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近年来一直聚焦于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研究,共发表文章二十余篇,出版专著两本。主持科研项目共计十余项,包括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课题等。

]

目录

**篇第1章 社区与社区治理1.1 社区概述1.1.1 社区的内涵及其演变1.1.2 社区的构成要素与分类1.1.3 西方社区建设的兴起与发展1.1.4 中国社区建设的发展历程1.1.5 中外社区的性质及其变迁1.2 社区治理1.2.1 治理及其与“管理”的区别1.2.2 社区治理的内涵与基本原则1.2.3 社区治理的主体与内容【本章小结】【关键词】【自测题】【思考题】第2章 社区治理的理论基础2.1 治理理论2.1.1 治理理论的基本内容2.1.2 治理理论的社区应用2.1.3 社区治理理论的有限性2.2 基层民主理论2.2.1 基层民主理论的基本内容2.2.2 城市社区民主2.2.3 社区民主理论研究的局限性2.3 社会资本理论2.3.1 社会资本理论的基本内容2.3.2 社会资本理论的社区应用2.3.3 社区社会资本理论的有限性【本章小结】【关键词】【自测题】【思考题】第二篇第3章 社区治理体制3.1 社区治理体制的含义3.1.1 体制与制度、机制的辨析3.1.2 社区治理体制的内涵3.2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体制的历史沿革3.2.1 单位制概述3.2.2 身陷困境的街居制3.2.3 浮出水面的社区制3.3 中国社区治理体制改革3.3.1 中国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3.3.2 构建新型社区治理体制的原则3.3.3 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框架【本章小结】【关键词】【自测题】【思考题】……第三篇第四篇

封面

城市社区治理-(第二版)

书名:城市社区治理-(第二版)

作者:邱梦华

页数:244

定价:¥45.0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9-01

ISBN:9787302527534

PDF电子书大小:158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