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第3版

节选

[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3版)》详细阐述了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主要内容包括:总论,不溶态污染物的分离技术,污染物的生物化学转化技术,污染物的化学转化技术,溶解态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分离技术,废水的再生利用与排放,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污水处理厂(站)设计与水环境区域综合防治等。各章末均附有习题和思考题,便于读者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第3版)》内容。《水污染控制工程(第3版)》为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也可供厂矿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相关资料

[

插图:2.6.1 废水水质控制方法分类废水水质控制方法可概括为以下三大类:(1)分离处理。通过各种外力的作用,使污染物从废水中分离出来。一般说来,在分离过程中并不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本性。(2)转化处理。通过化学或生物化学的作用,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本性,使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或可分离的物质,后者再经分离予以除去。(3)稀释处理。通过稀释混合,降低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无害的目的。2.6.1.1 分离处理废水中的污染物有溶解态(离子和分子)、稳定分散不溶态(胶体和乳化油)、不稳定分散不溶态(悬浮物和分散油)等三种存在状态。在任一状态的分散粒子上,都作用着许多外力,但由于粒子的大小不一样和特性各异,各种外力的总效应也不一样,由此构成了种类繁多的分离方法。A离子态污染物气体、液体和固体溶解于水中后,有可能以离子态存在于水中。分离离子态污染物的主要方法有以下5种:(1)离子交换法。废水与固体离子交换剂接触时,离子态污染物与交换剂上相同电性的离子互相交换,从而使废水中的有害离子被分离出来。(2)离子吸附法。废水与具有离子吸附性能的固体吸附剂相接触时,离子态污染物便与吸附剂上的电性相反的活性基相吸,从而被分离出来。(3)离子浮选法。废水与表面活性物质接触时,离子态污染物便被吸着在后者的活性基上,然后通气上浮,可将其分离出来。(4)电解沉积法。废水通过电解槽时,其中的金属阳离子移向阴极,经放电后便沉积在阴极上而被分离。(5)电渗析法。废水通过由一组交替排列的阴阳离子交换膜组成的通道时,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离子能有选择地透过不同的膜,浓集于一些通道中,另一些通道的废水则得到净化。以上方法都需要一定的工作介质,后两种方法还需直流电源。B分子态污染物气体、液体和固体溶解于水中后,有可能以分子态存在于水中。分离分子态污染物的主要方法有以下10种:(1)吹脱法。废水与空气充分接触时,溶解的气体和挥发性污染物便扩散到空气中去。(2)汽提法。采用水蒸气直接加热废水至沸腾,挥发性污染物分子便随同水蒸气一起逸出。(3)萃取法。向废水中投加液体萃取剂,使污染物转溶于萃取剂中,然后将萃取剂与废水分离,污染物即被除去。(4)吸附法。废水与固体吸附剂接触时,分子态污染物便吸附于吸附剂上而被除去。

]

本书特色

[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内容简介

[

本书详细阐述了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主要内容包括:总论,不溶态污染物的分离技术,污染物的生物化学转化技术,污染物的化学转化技术,溶解态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分离技术,废水的再生利用与排放,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污水处理厂(站)设计与水环境区域综合防治等。各章末均附有习题和思考题,便于读者掌握本书内容。
本书为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也可供厂矿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目录

第1篇 总论 1 水环境的污染与防治  2 水污染防治基础知识 第2篇 不溶态污染物的分离技术  3 重力沉隆法 4 混凝澄清法 5 浮力浮上去  6 不溶态污染物的其他分离方法第3篇 污染物的生物化学转化技术  7 活性污泥法 8 生物膜法 9 厌氧生物处理法  10 自然条件下的生物处理法第4篇 污染物的化学转化技术  11 中和法 12 化学沉淀法 13 氧化还原法 14 化学消毒法第5篇 溶解态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分离技术  15 吸附法 16 离子交换法 17 膜分离法 18 溶解态污染物的其他分离方法第6篇 废水的再生利用与排放 第7篇 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 第8篇 污水处理石(站)设计与水环境区域综合防治附录参考文献

封面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3版

书名:水污染控制工程-第3版

作者:彭党聪

页数:719

定价:¥49.0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502451295

PDF电子书大小:106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