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百年实录-(全2册)

节选

[

  《土族百年实录(套装上下册)》:  传统节日。有表现屯戍军士表演节目嬗变,中原枋祭仪式遗存,古代楚巴人崇虎风俗的全民欢庆,人神共娱的每年农历六月举行的“六月会”,每年农历腊月举行的“邦祭”、“於菟”等,这些传统节日因其浑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而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省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还有些村民有贴对联贴门神、插杨柳过端午、献月饼过中秋的习惯。传说以前吾屯等地还有类似于民和土族“庄稼其”活动的“农具祭”习俗,这项节目现已失传。  语言方面。语言是历史的记录和见证,是人类文化历史的一面镜子,从语言尤其语言中*活跃的部分——词汇,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民族的变迁和兴衰史。从同仁土族的语言中,我们可以找到民族变迁过程中许多残留的特征性文化标记。据说四寨子人以前不会藏语,现在通用藏语文,且流行两种地方语言:吾屯话和年都乎话。吾屯话是以汉语为基础,以土语语法为结构模式,吸收大量藏语词汇的一种独特语言;年都乎话是以土语为基础,夹杂大量藏汉语词汇的一种地方语言。在一些传统的活动中保留着代代口耳相传的一整套的古汉语说辞。这类老词语,有些除过一些专门研究者外,使用者本身也不知所以,近年这些老说辞逐步被藏语替代或不再使用。  服饰作为一个重要的生活习俗及文化特征,同仁土族与其他民族有着明显的差异。原来喜穿宽大“红裤”服装的男性已完全呈现藏服化的态势,穿藏袍,着藏鞋,戴礼帽等。女性穿着在一定程度上尚保留着本民族的传统因子和固有底蕴。如“吴屯甲莫”的红色开衩裙裤土装及“金兰英多”(上黑下蓝筒裤),年都乎妇女的圆形翻领右衽长袍及“酷赛钦鞋”(绣花长腰鞋),与藏族服饰迥然不同。尽管这类文化特征现在除在节日中偶尔看到外,也正在被藏服或西服行头所取代,但这体现了服饰文化经过文化调适和重组后与现代社会的逐步适应状态。也正是在这种漫长的互动和同化过程中,四寨子土族完成了包括服饰在内的文化重建,形成了独特的风貌。  从地名、人名这些表现一个民族及它们所代表的特定格式的文化来看,现今同仁土族基本趋同藏文化,这期间也反映了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嬗变。首先从明初至清末对“四寨子”官方一直固定有季屯、李屯、吾屯、脱屯等保安四屯的汉语称谓,但民间在清中叶以后除吴屯外,逐渐有了自己的藏语名称,并随岁月流逝,各屯名逐渐淡出。有些汉语地名仍在使用,如保安下庄、大城、铁匠城、老古城、包家街、李家巷道、杨家巷道等,有些已更名,如季屯的永兴寺,后冠名扎西永兴寺,现称年都乎寺;“雷公将军”之子吐索龙(音)修的马鞍状土地祠庙,现今称为年都乎萨增能抗(即神庙)。人名方面以屯首土把总家族人物的姓名变化来说,明代的王廷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汉式姓名,而清代的王喇夫旦、王银洛是汉姓藏名,民国时代的且浪多吉、楞本才让则纯粹是藏语称呼。就各村寨的几大家族传承体系而言,各屯寨以前都有汉姓家族:年都乎有王、宗、曹、何、尖、银、马、霍等八个家族,藏语称年都乎措哇甲包,意八个家族,其中王家是大姓,是屯首土把总家族,住老古城。吴屯有侯、包、梁、李、杨、康、穆、刘、马等家族,头人(百户)姓侯,住大城。明万历年间李屯有李、马、康、耿、辛、何等家族,其中下李屯尕沙日有康、辛、耿、马、何等家族。脱屯有辛、王、康、马等家族。一些人至今还保留着原来的汉姓,但多数人早已用藏语起名,原有的汉语姓名逐渐弃之不用。同仁土族这些姓名的变化蕴含着比较深远的历史信息,说明这部分人由使用汉文化演化成藏文化的深刻背景。  从居住形制方面来看,现在的住房结构及建筑装饰大体接近藏族,如卧室多与伙房相连,装饰多为藏式风格等,但整个村寨内居民居住情形仍保留着适应特定历史环境的封闭性和防御性的布局特点:居民庭院多为四合而比较窄小;寨内布局密集,巷道相连,对外封闭,自成单元;每个堡寨都修建有比较厚实坚固的寨墙,夯土板筑,墙基很厚很高,难以攀越,出人都有统一的寨门。其中脱屯在保安堡基础上修建的保安城具备城市街道规模,有高大城墙,有居民区,有街市,还有“散出城外”自成一体的下庄村寨(及保安下庄)。季屯(年都乎)寨内三面筑墙,南面因临悬崖未筑寨墙,开东北二门,寨内居民分上下街,巷道四通八达,排水渠道纵横交错。李屯分上下两寨,都有自己的夯土板筑城墙,其中上李屯郭麻日村落布局为八卦形。吴屯(吾屯)分上下两庄,筑有“大城”“铁匠城”两个土城,中间隔有一条小道;“铁匠城”中有李家巷道、杨家巷道两条街道,城外有一小庄名包家街。现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达,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同仁土族大多家庭修起了宽敞明亮的砖木结构瓦房,还有的人家盖起了砖混结构楼房,彩电、冰箱、电暖、热水器等各类现代电器进人寻常土族人家。  ……

]

本书特色

[

  《土族百年实录(套装上下册)》选编史料150余篇近百万字,从普通百姓到专家学者,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层面,真实记录和反映了百年来土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科技、宗教信仰、生活生产、风俗习惯等方面的重大变迁。

]

内容简介

[

本书史料来自亲历和目睹土族社会历史文化变迁的当事人、知情者,具有鲜明的“三亲”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历史见证人的讲述,来体会先辈们是怎样在自己的生存时代和环境中,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来实现他们那个年代的理想和目标。可以通过阅读来走近他们、了解他们、体会他们那种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开拓进取精神,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的民族情怀。对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土族人民的很好文化遗产,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对促进其他民族对土族人民和土族文化的了解,增进民族团结和凝聚力;对宣传土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对进一步向世界展示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的实践成果,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目录

《土族百年实录》上册序历史印痕同仁土族的历史演进天祝土族发展述略土族土司制度的兴起与终结历史上的土族政治制度述略什家村的记忆土乡走出的抗日将领__一曾国佐三川土族开明人士吕文通事略我的舅舅侯国柱与敦煌经卷的情缘新中国成立前互助县田赋征收纪略“德兴海”在互助民国时期互助开荒事略民国时期强迫改变土族服饰情况的回忆马英在互助县第三区骚扰始末平息桥头匪乱前后匪首鲁顺德被击毙记建政岁月互助县政权建设记事我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改革和建立人民政权的一些回忆互助县**任土族县长张进仁先生二三事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建立与发展民和、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诞生经历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建政回顾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成立历程回顾土乡法庭的发展与变迁我在互助当“班长”公仆形象留土乡我的悲欢人生土乡变迁赴苏参观及互助县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回忆家乡土地改革及合作社的片断回忆互助县小手工业发展和组织合作化情况回顾威远镇私营商业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纪略互助县农村供销合作社发展述略我所经历的互助县食品公司的企业改制“两棉”赊销记互助县农机推广发展历程互助县红小麦选育及推广过程互助——八眉猪的摇篮我的草产业科研之路土乡旅游业的发展互助青稞酒业的前世今生李成山和他的“绿色银行”泽被后世惠流千秋——官亭泵站建设经过丹麻至高寨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侧记土乡公路的今昔民国时期互助地区交通及旅店情况述略客运繁荣方便出行我的养路经历见证土乡道路建设村里有了“硬化路”一个土族村庄的今昔变化——塔哇村走访记又回土乡宝库教育纪事三川地区学校教育发展述略三川教育的先行者——朱海山大通土族教育纪略他当过十世班禅大师的汉文教员——记张定一先生官亭小学**任校长——张廷仕大通**个土族大学生刘守谦三川土乡第―位留美博士——胡军“学文化比挣钱重要”青林土族学校的变迁与发展大通土乡教育变迁见证人讲述我在大通农村教学的点滴回忆在芦草沟小学的那段岁月我的土乡教育情怀永远的怀念甘当土族人民的孺子牛从灵童到教授我的教学科研历程我的成长历程杏林春秋民和三川医疗卫生八十年回顾互助人民医院三十年发展历程回顾疾病防控在土乡缘定计生工作母婴健康的保护伞新农保进万家风雨十载农合之路平淡从容也是歌一记土族外科医师吴占庆四十年行医路奉献在计生工作岗位上从赤脚医生到“省级名医”土乡行医六十年……《土族百年实录》下册

封面

土族百年实录-(全2册)

书名:土族百年实录-(全2册)

作者:本书编委会

页数:895

定价:¥138.0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503463860

PDF电子书大小:106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