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第16辑)-(2013年.秋)

本书特色

[

本辑《文化研究》共推出了六个单元,既有当代中国文化问题的讨论,也有西方前沿理论的译介。其中,“学术话语的文化研究”专题着重于讨论当代知识生产中话语问题;“空间阅读”专题围绕着近些年来十分流行的空间研究主题展开;“跨文化研究”专题聚焦于自我与他者的复杂交错关系上;“数字人文”专题反映了技术革命对古老的人文学科诸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

作者简介

[

周宪,男,1954年生于江苏南京。先后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哲学硕士),南京大学中文戏剧学专业(文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校长助理、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艺术学院院长。曾赴韩国、新加坡等国讲学,赴意大利作合作研究。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教育部文科研究基地“文艺学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主要学术兴趣集中在文化研究,美学和文艺学研究等方面。博士论文《布莱希特与中国当代戏剧》被评为2000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视觉文化与美学转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当代中西审美文化研究”。代表作有《视觉文化的转向》《文化表征与文化研究》《审美现代性批判》等。。陶东风,男,1959年生于浙江。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文化研究》丛刊主编。主要从事文艺学、当代中国文艺思潮与当代中国文化研究。著有《中国古代心理美学六论》、《文学史哲学》、《文体演变及其文化意味》、《从超迈到随俗——庄子与中国美学》、《后殖民主义》、《阐释中国的焦虑——转型时代的文化解读》、《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从美学到文化——陶东风学术自选集》、《90年代审美文化研究》、《文化研究:西方与中国》、《社会理论视野中的文学与文化》等,主编《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知识分子与社会转型》,翻译《文化研究导论》等。发表学术论文约百余篇。其成果曾获得中国文联第四届优秀文艺评论一等奖,第一届、第三届全国青年优秀美学学术成果奖,第三、第五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新时期20年优秀文学理论论文奖等。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曾经赴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进行学术访问。

]

目录

主编的话【陶东风】专题一学术话语的文化研究主持人语【王晓路】种族身份与种族话语之悖论——对美国非洲裔文学理论建构与解读范式的质疑【王晓路】从术语的互文看女性主义批评的困境与突围【刘岩】南大洋的海岸——逐步迈向具有现代性特质的世界社会学【〔澳〕瑞文?康奈尔著詹俊峰译】趣味与日常生活【张意】何为身份认同研究?【凌海衡】专题二跨文化研究主持人语【周宁】东西方文化生成过程的侨易视域——兼论侨易学元思维的“侨易二元”【叶隽】从文学形象到文化想象的转换机制——以毛姆的《在中国屏风上》为例【李勇】有关跨文化形象学论争的反思【许玉军】专题三空间阅读主持人语【陆扬】空间与城市【陆扬】福尔摩斯在纽约——对《基本演绎法》的空间化解读【张岩冰】耽美小说和女性阅读空间【刘芊玥】康德美学中国阅读的空间演进【蓝国桥】专题四数字人文主持人语【陈静】人文计算的历史【〔英〕苏珊?霍基著葛剑钢译】人文学科,数字化【〔美〕凯瑟琳?菲茨帕特里克著朱艳译】数字人文及其不朽【〔美〕斯坦利?费什著王斌译】历史与争论——英美“数字人文”发展综述【陈静】台湾来稿西橘本无种,逾淮别有类:台湾文学与现代性的斡旋【廖咸浩】观看的层次:视觉文化、视觉社会学与视觉方法批判【廖新田】其他论大众传媒时代的审美与日常生活【李健】福特制、电子媒介与现代性【李三达】艺术之死与大众文化间的张力——后现代语境中艺术的死亡与重生【张驭茜】政治图像的艺术空间与视觉语言——以政治宣传画《毛主席万岁》为例【黄健】身体是权力斗争的据点——约翰?菲斯克的身体观述略【章辉】

封面

文化研究-(第16辑)-(2013年.秋)

书名:文化研究-(第16辑)-(2013年.秋)

作者:周宪

页数:360

定价:¥89.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509759219

PDF电子书大小:122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