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误区与禁忌实例

本书特色

[

《建筑结构设计误区与禁忌实例(第2版)》笔者针对目前结构设计中常见的失误,展开阐述了错误“主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正解”,分八章着力讲述了各类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与加固改造设计中的失误与“禁忌”,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失误与优化实例,通过类比与工程实例,深入浅出,力求把复杂的概念设计说深讲透。除此之外,笔者在各章节中,还提供了结构师需要掌握的不同于规范的简化手算法和需要记忆的一些经验数据与其内在规律,以及记忆这些数据的窍门。
本书适用于有丰富或一定工程经验的结构设计师与刚跨进设计院的年轻结构设计人员以及一些在读的学生使用。

]

目录

目  录前言第1 版前言第1章 地基与基础设计中的常见失误与正解  1. 1 未达到持力层的很薄的软土,不必要作地基处理.  1. 2 cfg 桩复合地基设计中忽视了基础本身必须具备足够刚度的要求.  1. 3 大直径人工挖孔桩的桩距生搬硬套摩擦桩3d (d 为桩径)的要求,造成布桩困难.  1. 4 大直径人工挖孔桩与墩基的界定不清,图纸中说明笼统.  1. 5 大直径人工挖孔桩不应要求作压桩试验.  1. 6 高低标高承台间的地梁采用平法表达不清,应补画大样.  1. 7 桩身配筋率不宜都采用规范中的较大值,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1. 8 桩身忽视箍筋加密区.  1. 9 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设计过高与钢筋保护层取值错误.  1. 10 何时该考虑桩水平承载力概念不清.  1. 11 “望文生义”,对“高桩承台”与“低桩承台”的区别概念不清.  1. 12 设计一柱一桩的大直径人工挖孔桩时承台宽度不宜生搬规范中的2倍桩径的要求,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1. 13 机械理解规范中“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采用不同基础形式”的规定.  1. 14 设计人概念不清,不考虑实际情况,对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要求过严.  1. 15 设计人对承台间连系梁的作用概念不清,连系梁尺寸设计过小.  1. 16 对桩端高差问题何时控制概念不清.  1. 17 承台*小配筋率不宜按0. 15%构造.  1. 18 混凝土悬臂墙与筏板连接处计算模型不匹配,筏板配筋和板厚均不足  1. 19 设计人概念不清,不会区别和正确采用桩的“单桩承载力设计值r”,“单桩极限承载力rj”,“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单桩容许承载力pa” .  1. 20 剪力墙局部间距很近时,筏板基础不必设置明梁甚至暗梁来划分不规则板块.  1. 21 基础底板在坑边处,基础底板钢筋构造不当.  1. 22 基础底板变标高处形成的梁,梁高实为标高差+基础底板厚产生的确定数值,设计不应不用足该截面.  1. 23 不必要的厚筏板的中层温度钢筋.  1. 24 基础梁侧腰筋不必机械执行混凝土规范中的0. 1%的要求.  1. 25 筏板基础的梁、板不必要验算其裂缝宽度.  1. 26 筏板基础的双向底板厚度,无需验算受剪承载力.  1. 27 单独柱基之间的拉梁设置部位不当和推荐部位.  1. 28 拉梁箍筋等构造不当,不掌握拉梁的简化近似算法.  1. 29 基础梁内钢筋锚固的构造不当.  1. 30 基础设计中钢筋和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高低不当.  1. 31 结构设计(特别是基础设计时)何时用荷载设计值,何时用标准值.  1. 32 混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与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的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起点.  1. 33 不掌握单独柱基高度以及底板配筋的经验确定方法.  1. 34 不掌握单独柱基底板配筋的简化算法.  1. 35 当单独柱基根部底板很厚时,仍机械执行*小配筋率控制设计.  1. 36 不掌握筏基基础梁的经验高度和配筋以及基础底板的经验厚度.  1. 37 不掌握筏板配筋的简化手算方法.  1. 38 不掌握梁板式筏板基础中地梁的简化算法.  1. 39 传力体系不明,墙下条形基础的基础底板中设计暗地梁的错误构造.  1. 40 不掌握墙下条基各部位尺寸的经验确定和基础底板根部厚度的手算确定方法.  1. 41 不掌握柱间条基各部位尺寸的简化手算确定方法.  1. 42 不掌握混凝土墙———柱下混合条形基础的简化手算方法.  1. 43 混淆几个地下水位的用法.  1. 44 不掌握地下室窗井外墙塑性设计的两种简化计算方法.  1. 45 高层建筑的基础应优先选择筏基,而非箱基.第2章 混凝土结构板设计中的常见失误与正解.  2. 1 支座两侧板上铁长度不平衡的设计错误.  2. 2 楼层大板丢失温度上铁.  2. 3 重要板(如嵌固点处板)板厚不够,且未有拉通钢筋.  2. 4 l形、t形板阴角丢放射筋.  2. 5 挑板阳角丢放射筋.  2. 6 板配筋不满足*小配筋率的“双控”要求.  2. 7 挑板下铁配筋过小.  2. 8 挑板后的邻板板厚过薄.  2. 9 挑板的*大悬挑尺寸,机械记忆为1. 5m .  2. 10 与高女儿墙相邻的屋面板板厚未加厚.  2. 11 角窗处的楼板厚度过薄.  2. 12 不掌握板支座嵌固度的经验确定方法.  2. 13 板设计只认可弹性计算方法,因担心开裂排斥塑性计算方法.  2. 14 不掌握单向板配筋的简化算法.  2. 15 不掌握楼梯梯板配筋的简化算法及经验配筋.  2. 16 不掌握双向板板厚的经验确定方法和不需设次梁*大板块经验尺寸.  2. 17 不掌握异形双向板等效为规则双向板的经验方法.  2. 18 不掌握挑板配筋的简化手算法及其经验配筋.  2. 19 外走廊、挑檐、女儿墙等外露构件忽视应设置伸缩缝.  2. 20 卫生间降板处的不合理处理.第3章 混凝土结构梁设计中的常见失误与正解.  3. 1 梁主筋配筋率过大,施工难以振捣与浇筑.  3. 2 梁主筋配筋忽视新规范中下铁与上铁面积的*小比值的延性要求.  3. 3 忽略了梁端纵筋配筋率很大时,箍筋直径要增大的规定.  3. 4 梁主筋忽视新规范中限制*大直径的条款.  3. 5 不掌握挑梁配筋的简化手算法和箍筋间距构造不当  3. 6 不掌握梁支座嵌固度的经验确定方法.  3. 7 确定梁截面尺寸的误解.  3. 8 结构大降板且位置不在柱轴线上,主梁不宜用局部下沉的折梁来处理.  3. 9 不掌握板向梁导荷的简化手算法和梁弯矩的简化手算法.  3. 10 不掌握单跨梁和多跨梁配筋的简化手算方法.  3. 11 与室外楼梯半层高处的挑梁的相邻楼面未设置次梁.  3. 12 主次梁相交处吊筋的设计应尽量取消,补偿以局部箍筋加密.  3. 13 有集中力作用于梁上并非一律要局部箍筋加密或加吊筋.  3. 14 梁箍筋重叠过多.  3. 15 不区分情况,一律排斥楼层梁支撑于连梁上的做法.第4章 混凝土结构柱设计中的常见失误与正解.  4. 1 不掌握柱的纵筋经验配筋率.  4. 2 特殊柱箍筋过小,忽视新规范中的对应要求.  4. 3 不掌握柱截面尺寸的简化手算方法.  4. 4 柱轴压比不满足时首先增大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错误做法.  4. 5 钢骨混凝土柱设计中轻视箍筋的作用,不注意主筋的构造.  4. 6 柱箍筋重叠过多.第5章 钢结构设计中的常见失误与正解.  5. 1 轻钢雨篷中钢吊杆不验算风吸力,造成截面设计过小.  5. 2 不掌握钢柱与钢梁“铰接”与“刚接”的区别.  5. 3 柱与梁铰接时误用多列螺栓连接.  5. 4 连体结构(钢连桥)“伪滑动支座”的错误做法和正解.  5. 5 不了解《荷载规范》与《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的风荷载体型系数哪个安全.  5. 6 不了解《门架规程》的基本风压为何要乘1. 05的系数.  5. 7 不了解《门架规程》中拉结檩条的拉条如何正确布置.第6章 加固改造设计中的常见失误与正解.6. 1 不区分情况,加固设计中一律采用粘钢.6. 2 原砌体结构承重墙后开门洞,采用粘钢的错误方法.6. 3 头脑中没有“多与原结构拉结”、对原结构“多保留少破坏”的设计概念和原则.4  6. 4 新增悬挑板时,不掌握混凝土板典型的加固改造方法———叠合层法.  6. 5 不掌握目前混凝土梁、柱扩大截面法中*可靠、禁得起实践考验和反复推敲的设计方法.  6. 6 不掌握加层工程中增设楼层梁的典型的可靠做法———支座侧面“槽键连接法”与“围套法” .  6. 7 不掌握加层工程中增设剪力墙的典型的可靠做法.  6. 8 不掌握原有剪力墙上开洞的可靠做法.  6. 9 不掌握扩建加层工程“可利用巨型框架结构的概念”实现.  6. 10 不掌握“后加层建筑其地基承载力的提高”如何定量估算.第7章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失误与优化实例.  7. 1 (超)高层建筑结构中伸臂与环带桁架“谁优先”设置的误区与其用钢量的成本分析.  7. 2 (超)高层建筑结构中伸臂与环带桁架必须同时同层设置的误区与优化实例.  7. 3 为解决“双向中震下,单片墙肢拉应力不满足或大于2ftk”之问题在核心筒“做加法”的误区与“换概念、降伸臂,增小墙,做减法”的解决措施及优化实例.  7. 4 为解决“超高建筑外框架柱基底剪力分担率不足10%”加强外框架柱的误区与优化正解.  7. 5 误用(abaqus)大震弹塑性分析得到的大震力作为“名义剪力”,去验算墙体“受剪截面控制”条件.  7. 6 “草木皆兵”的认为:(超)高层建筑一律禁止高位转换的误区.  7. 7 (后压浆技术)钻孔灌注桩在(超)高层建筑基础中的广泛应用与理解误区.154  7. 8 (超)高层建筑写字楼入口大堂处之“穿层柱”“盲目加强”的设计误区.  7. 9 “外框架-核心筒”超高建筑中忽略了对楼面梁与外框柱连接的优化.  7. 10 “框架-核心筒”超高建筑中楼面梁“与顺梁方向核心筒长墙肢”刚、铰接的争议与设计误区.  7. 11 伸臂桁架与外框架柱刚、铰接的争议与设计误区.5  7. 12 裙房基础深于超高层建筑主楼时,错误的加强裙房地下的边墙厚度和配筋.  7. 13 不掌握超高层建筑基础中应优先使用高强、“大钢筋”的原则.  7. 14 不掌握基础构件的计算完全可采用“净跨计算”的优化原则.  7. 15 片面地认为“已建成的超高层,就是成功的超高层”.  7. 16 对知识的信仰,并不代表对规范或某些假知识的迷信.  7. 17 8 度区超高层建筑之(3~4 层)裙房为框剪结构时,剪力墙下条基因考虑抗震而错误的“过度加大”基底面积.  7. 18 并不理解“超高层建筑之裙房抗浮,应慎用抗拔桩”的原因.  7. 19 并不理解“超高层建筑之裙房抗浮,抗拔锚杆优于抗拔桩”的原因.  7. 20 不掌握“(超)高层建筑之基础构件,为节省钢材,混凝土可采用60~90天龄期的后期强度” .  7. 21 不掌握“超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不设沉降缝”的措施.  7. 22 不掌握目前超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沉降后浇带”可与“温度后浇带”同时封闭的“新观点”.  7. 23 不掌握超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沉降后浇带的“预封闭”技术.  7. 24 不掌握超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必须设置沉降缝”时,缝两侧基础的合理构造.  7. 25 超高建筑楼面梁为钢梁时,误认为“混凝土楼板与钢梁连接时,必须设置压型钢板”.  7. 26 为减薄基础底板的厚度,不掌握将“抗冲”转化为“抗剪”基础优化之经验手法.  7. 27 不掌握超高建筑钢骨柱“箍筋优化”的经验措施.  7. 28 错误的照搬建筑图集,超高建筑“地下室外墙之防水护墙不应采用100mm厚聚苯” .  7. 29 不理解“对超高建筑受力较大的重要部位和节点而言,已不再推荐使用现场焊接”的原因.  7. 30 误认为“外框架-核心筒超高建筑中之角柱不能拔掉” .  7. 31 外框架-核心筒超高建筑中,不掌握可采用“小伸臂”取代大伸臂的经验做法.6第8章 结构设计常见的误区.  8. 1 钢筋争夺同一位置而“打架”时,要优先保证谁的位置概念不清.  8. 2 混合结构未必都可采用———框架结构按抗震设计时,严禁采用局部砌体承重之混合形式.  8. 3 不掌握哪些构件和哪些部位适合直接静力手算,哪些部位须准确电算.  8. 4 不掌握初估各种结构构件截面尺寸的方法.  8. 5 不熟记民用建筑设计荷载.  8. 6 不熟记各种规格的钢筋截面积,不掌握助记技巧.  8. 7 不熟记常用到的不同梁宽单排*多能放置各种规格钢筋的总根数(包括上下铁) .  8. 8 不熟记常用到的混凝土强度设计值,不掌握记忆方法.  8. 9 不会利用计算手册的结论,提高设计效率.  8. 10 单筋矩形截面梁弯矩配筋表.  8. 11 矩形截面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表.  8. 12 板宽b= 1000mm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表.附录1 楼梯.  1. 1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配筋表.  2. 2 现浇钢筋混凝土梁式楼梯配筋表.附录2 预埋件.  2. 1 预埋件受弯剪承载力表.  2. 2 预埋件受拉弯剪承载力表.参考文献.

封面

建筑结构设计误区与禁忌实例

书名:建筑结构设计误区与禁忌实例

作者:刘铮

页数:348

定价:¥58.0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12377745

PDF电子书大小:111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