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方言古语词探源与论析

节选

[

  《赣方言古语词探源与论析》:  社会交际是人类语言产生与发展*首要、*根本的动因。一方面,语言的产生是社会交际需要所决定的,是在社会交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另一方面,语言的发展变化也是社会交际需要所决定的,它的任何发展变化都是在社会交际的过程中发生,又*终在社会交际的过程中得以实现。因此,社会交际既是语言产生的直接动力,又是语言发展变化的温床和催化剂。  毫无疑问,社会交际同样是赣方言词汇形成与发展的催生婆。从远古时期起,赣都地区就是一个开放的地区。它的语言文化传统,归属于南方语言文化交互圈。还在新石器时代,赣鄱流域就逐步形成具有南方地域特征的语言文化区:赣鄱区。南方语言文化交互圈形成之后,赣鄱流域先是属于苗蛮语言文化圈,继而属于百越语言文化圈,再次属于吴越·荆楚语言文化圈,*后融人华夏汉民族大的语言文化圈,成为汉语南方方言地域文化区之一——赣方言文化区。  ……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部全面而系统地对赣方言词汇进行历时考察与理论阐释的学术专著,是汉语方言学研究领域里的zui 新成果。 作者将赣方言词汇的发展变化与汉语发展史联系起来,对其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研究。在对赣方言词汇进行溯本探源的基础上,运用语言变化中的“时间?空间?语主”三维互动理论,具体地考察了各个历史阶段的方言面貌,并借鉴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文化学和语言学等学科成果,对其运行机制、发展动因、构词理据、词汇特征、地域分布以及与其他方言相互关系等理论问题作出了深入的论析。与此同时,作者还就赣方言与相关历史文化、社会生活、民族迁徙与融合关系进行了探讨,从而揭示了赣方言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对此,著名语言学家、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开教授评价说:“历史解释的维度,作者举出一维的时间线性坐标,更举出二维、三维的空间立体坐标,是有见地的做法。” 本书语料翔实,内容丰富,广泛地吸收了学界的zui 新成果,作者在进行本体论历史比较研究的同时,较好地融入了方言地理学研究方法。此外,作者还从多方面作了大胆的探索,提出了许多新见,无论内容还是方法上,均具独创性。这不仅对汉语方言学乃至汉语史进行客观而科学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作用,还对语言学、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习与研究者都有极好的实用价值。

]

作者简介

[

肖九根,男,1960年出生,江西吉安人,文学博士,江西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语言学会理事,全国高等院校现代汉语教学研究会会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专家,长期担任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主要从事汉语与汉语方言研究。2006年以来,主持完成1项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和2项省部级社科规划项目,主持在研1项省部级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和2项本科与研究生教改项目,参研完成1项教育部社科规划和1项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并在国家核心诸如《江汉论坛》、《江西社会科学》、《汉语史研究集刊》、《社会科学家》和《广西社会科学》等期刊以及国际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

目录

绪论一 本选题的研究对象二 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历史现状三 选题缘起与语料来源四 本研究的作用、意义、理论以及预期目标五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六 本研究需要说明的几点**章 赣省人文历史与赣方言形成的历史层次**节 赣省人文历史与方言概况一 人文历史二 境内方言概况第二节 赣方言的形成及其分区一 赣方言的形成二 赣方言的分区第三节 赣方言古语词的历史层次一 历史分期问题的确定二 赣方言古语词的历史层次第二章 赣方言古语词与其底层遗留成分**节 苗蛮语和百越语沉积的底层成分一 苗蛮语沉积的底层成分二 百越语沉积的底层成分第二节 吴楚语的遗留成分一 吴语的遗留成分二 楚语的遗留成分第三节 其他方言或语种的影响或借用成分一 秦晋地区的方言或语种二 陈韩赵魏宋之间的方言或语种三 北燕洌水之间的方言或语种四 江淮地区的方言或语种第三章 赣方言古语词与上古汉语词汇成分**节 先秦华夏时期的汉语词汇成分一 表示人的称谓、时间以及事物名称意义二 表示行为动作、心理活动以及发展变化意义三 表示性质或状态意义四 表示疑问代指意义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汉语词汇成分一 表示人的称谓、处所、事物现象以及物量名称意义二 表示行为动作以及发展变化意义三 表示性质或情态意义第四章 赣方言古语词与中古汉语词汇成分**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汉语词汇成分一 表示人的称谓、时间、器物以及树木等名称意义二 表示行为动作以及发展变化意义三 表示性质或状态意义四 表示指代以及疑问意义第二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汉语词汇成分一 表示人的称谓、时间、器具、动物及其他事物名称意义二 表示行为动作或发展变化意义三 表示性质或情态意义四 表示确定、时频意义五 表示物件单位意义第三节 宋代时期的汉语词汇成分一 表示人的称谓以及事物名称意义二 表示行为动作以及心理活动意义三 表示性质或情态意义第五章 赣方言古语词与近代汉语词汇成分**节 元代时期的汉语词汇成分一 表示人的称谓、处所以及事物名称意义二 表示行为动作以及心理活动意义三 表示性质或情态意义四 表示引介施事意义第二节 明代时期的汉语词汇成分一 表示人的称谓以及事物现象与名称意义二 表示行为动作意义三 表示性质或情态意义第三节 清代时期的汉语词汇成分一 表示人的称谓、时间以及事物名称意义二 表示行为动作、心理活动以及发展变化意义三 表示性质或情态意义四 表示程度意义第六章 从古语词看赣方言形成与发展的运行机制及内外动因**节 两种不同的方言史观一 “直线型”的一维方言史观二 “层迭型”的多维方言史观第二节 赣方言形成与发展的运行机制一 赣方言形成与发展的语言文化环境二 赣方言形成与发展的运行机制三 赣方言形成与发展的历史阶段第三节 赣方言形成与发展的内外动因一 赣方言形成与发展的外部动因二 赣方言形成与发展的内部动因第七章 从古语词看赣方言词义的发展变化**节 词义发展变化的途径一 词义发展变化的主要途径二 词义发展变化的其他途径第二节 词义发展变化的原因一 词义发展变化的外部因素二 词义发展变化的内部因素第三节 词义发展变化的总体趋势一 量变中义域不变而义值加深的词义深化二 质变中指称范围与色彩义值改变的词义变化第八章 从古语词看赣方言词汇的主要特征**节 赣方言词汇的词源特征一 词汇的原生特征二 词汇的派生特征三 词汇的合成特征第二节 赣方言词汇的词义特征一 词义凸显事物或现象的某一个或几个特征二 词义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习俗内涵三 词义与理据的联系是以修辞为媒介和桥梁四 词义源于典故或故事传说五 词义以曲折婉转的方式表达第三节 赣方言词汇的构词特征一 单纯词及其特征二 派生词及其特征三 复合词及其特征第九章 从古语词看赣方言词汇地域分布特点及成因**节 赣方言词汇地域分布状况一 赣方言各片区位人口二 赣方言词汇地域分布状况三 赣方言特征词地域分布图例第二节 赣方言词汇地域分布特点一 汉语方言地域分布类型特点二 赣方言区域地势基本格局三 赣方言词汇地域分布主要特点第三节 赣方言词汇地域分布形成原因一 赣方言词汇地域分布形成的自然因素二 赣方言词汇地域分布形成的社会因素三 赣方言词汇地域分布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的交互作用第十章 从古语词看赣方言与其他方言之间的相互关系**节 赣方言与周边方言的关系一 赣方言与客家方言的关系二 赣方言与粤方言的关系三 赣方言与闽方言的关系四 赣方言与湘方言的关系五 赣方言与江淮方言的关系第二节 赣方言与非周边方言的关系一 赣方言与四川方言的关系二 赣方言与云南方言的关系结语附录:汉语成分词源音序索引参考文献后记

封面

赣方言古语词探源与论析

书名:赣方言古语词探源与论析

作者:肖九根

页数:332

定价:¥89.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20308182

PDF电子书大小:76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