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动物教我的事

节选

[

与动物相处能改变你什么

  美国电影,1967年上映,影片讲述了能与动物交谈的兽医杜立德医生寻找奇怪的动物的故事。

  小时候的艾珍妈妈大部分行为很夸张,装模作样爱漂亮,胆小怕脏又爱哭,每天要她的母亲谭婆婆帮她打扮得美美的,*爱在头上戴大大的花或蝴蝶结,更爱穿上蕾丝纱的裙子。

  记得艾珍妈妈读幼儿园时,有一次和她的父母去圆山动物园玩儿,因为靠近猴子笼拍照,当场被猴子伸手扯破了纱裙子,吓得嚎啕大哭,从此以后小艾珍妈妈就很害怕、讨厌动物,加上嫌动物脏兮兮的,更不想接近小狗小猫了。曾经表哥们顽皮地把动物的口水沾到小艾珍妈妈的衣服上,小艾珍妈妈当场歇斯底里地尖叫大哭,结果害得表哥们被他们的妈妈打个半死……后来艾珍妈妈成年后,当表哥看到收养流浪动物的艾珍妈妈竟然蹲在地上清理动物粪便,怀中又抱着皮肤流脓水的癞痢狗,直摇着头说,艾珍妈妈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和小时候的乖张样子完全不一样啊!

  高中时的艾珍妈妈有过一次养小狗的经验,当时在好朋友的怂恿下用零钱买了一只好可爱的小狗狗,因为艾珍妈妈的母亲谭婆婆也不喜欢动物,所以绝对不帮艾珍妈妈照顾。也许是当时艾珍妈妈自己不懂如何养育一只小幼犬,不到一星期小狗狗就发高烧昏迷了,只好赶快找同学陪同抱着小狗直奔住家附近台北市新生南路的兽医院。兽医说,因为小狗没打预防针得了犬瘟,而艾珍妈妈她们到医院时小狗已经没命了。

  没想到艾珍妈妈**次饲养小狗,而且是硬着头皮自己清屎把尿,竟然只有这么短的缘分。当时新生南路还是一条大圳,艾珍妈妈趴在信义新生路口旁的桥上大哭,发誓绝对再也不养任何动物了……后来才知道做人真是不能把话说太满啊!

  因缘真是不可思议,之后艾珍妈妈糊里糊涂地嫁给了一位混黑道的大哥“欧阳爸爸”。为了不让艾珍妈妈担惊受怕,欧阳爸爸决定脱离黑道,但是谁想到欧阳爸爸这种“打抱不平、行侠仗义”的江湖个性竟然转移到被人弃养的动物身上,他陆续地从外面带回来被弃养的动物,却总是对艾珍妈妈说:“不能见死不救啊!没关系啦!家里不过就多一个碗嘛……”从此艾珍妈妈家就不断地“多一个碗”、“多一个碗”……唉!*多的时期是同时多了六十几个“碗”啊!

  当然也不能完全怪欧阳爸爸的“傻义气”,艾珍妈妈自己也是有责任的,或许艾珍妈妈有一种照顾动物的天分——“手气好”,许多奄奄一息的小动物在艾珍妈妈的照顾下恢复了健康,因此“傻义气”与“好手气”的结合,就有了艾珍妈妈后来的“动物家族”啦!

  在一九九四年的冬天,艾珍妈妈家的“狗爸爸——欧阳爸爸”人间课题圆满离开时,留给艾珍妈妈与女儿欧阳靖的遗产真庞大,有六十几只收养的动物及四百多万的债务。当然,还有一句影响艾珍妈妈下半辈子的话“我们只有慈悲没有智慧”。

  在往后的十多年里艾珍妈妈一直寻找“智慧”是什么?

  后来,艾珍妈妈领悟到了,原来艾珍妈妈与动物孩子们相处二十几年来,它们一直都在提升艾珍妈妈的智慧啊!只是当年又傻又粗心的艾珍妈妈竟然无法感受。

  在大爱剧场*初录制时,艾珍妈妈的老朋友刘德凯说很想制作艾珍妈妈的故事,但是艾珍妈妈表示与动物的互动是拍不出来的,因为那种状况就像电影《杜立德医师》[1]一样,还不如自己演讲时说的比较简单明了啦!

  其实为了解决流浪动物的问题,就在欧阳爸爸离去后,艾珍妈妈已经到处去学校或公司团体演讲了,藉此唤醒大家的同理心来慈悲护生,更劝导以茹素代替放生。当然演讲的内容都是艾珍妈妈与动物孩子们的真情互动,每次演讲结束时,大家意犹未尽,都会询问有没有出书或录音带,而艾珍妈妈总是回答:“没想过这个计划,也许缘分到了就会出书啰……一切随顺因缘吧!”的确,世间有太多事情是无法预料的,就像艾珍妈妈的成长环境及个性,她怎么想得到现在自己会成为一位护生的素食者啊!

  艾珍妈妈生长在虔诚的基督教家庭,念教会学校,母亲与婆婆也都是教会里的虔诚志愿者。在二十四年前开始吃素的时候连“佛教”是什么都不知道,一直以为“阿弥陀佛”只是演和尚时的一种台词,观世音与维纳斯一样都是神话故事中的女神,而“释迦牟尼佛”的称号连听都没听过……没想到,现在竟然是佛教慈济基金会的志愿者,成为一位在佛学中修行的基督徒,更以众生平等为目标倡导素食,这就是奇妙的缘分,当然这一切都是因为动物孩子们给艾珍妈妈的影响。

  艾珍妈妈小时候看见父亲在家中饲养了许多动物,但绝对不会与它们打交道的,除了怕脏,更因为这些是爸爸的“食物”,艾珍妈妈从小被教育灌输了“动物就是食物”的观念,尤其父亲*爱吃用狗制作的腊狗肉。虽然艾珍妈妈非常讨厌父亲处理这些食物的方法,但是,一个小孩子并不能表达任何意见的。同时也被母亲灌输了一个理所当然的观念:“天上飞的,水里游的,路上行的都是上帝恩赐的食物。”虽然小时候的艾珍妈妈对于这些观念充满了疑惑,但,还是跟着父母餐前祷告之后,就大啖各种恩赐的肉肉……没有想到这样的认知会在三十岁之后,被这些动物孩子们彻底地改变了。

  艾珍妈妈在与动物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才有机会见识到动物竟然与人类一样有亲情、友情、爱情,更有长幼的伦理啊!也因为这种同理心的体会,艾珍妈妈竟然成为一位舍不得吃动物肉肉的基督徒了。

  这几则与动物孩子的相处故事,只是艾珍妈妈所结缘的动物孩子们之中的一部分而已,因为“族繁不及备载”啊!只好选择不同情感的故事与大家分享了,期盼从动物孩子的真情挚爱中让大家体会到“众生有情,有情众生”的道理。

  ……

]

相关资料

[

  ★她有很多的爱,分别给了家人、朋友、动物等等,举凡会活蹦乱跳的东西她都爱。也许就是这种满满的爱,让她在经历许多人生的苦痛时,都能够笑容满面地去面对。那种满满的爱,使得她至今仍像个纯真的小女孩。

  ——台湾艺人张小燕

]

本书特色

[

这是一部随笔集,讲述了谭艾珍和家人饲养动物的故事,因为与这些动物相处,使她和家人都改变了很多。因为对生命满满的爱,谭艾珍家曾是“流浪动物园”。她无法忽视眼前看到的每一只受苦、被抛弃的动物,无论如何一定要给予必要的照顾,*后往往只好都带回家收养。从当时台湾*大的一只圣伯纳犬,罕见的萨摩耶犬,麝香猪、台湾猕猴、中国鹅,到凤头苍鹰、猫头鹰、拟龟壳花、飞鼠和赤腹松鼠,以及*多时达到六十只的流浪犬等等,每天“鸡飞狗跳”又和乐融融地相处在一起。即便谭艾珍一家为此迁居于荒郊山野、负债累累也甘之如饴。作者从动物身上学到了很多,通过阅读,相信读者也能受益匪浅。这是一本充满爱与智慧的书。

]

前言

[

  从慈悲到智慧

  “不吃、不养、不买卖、不捕捉。”

  “养它、爱它、不要遗弃它。”

  “以领养代替买卖、用结扎代替扑杀。”

  这三句口号代表了三个不同时期保护动物的倡议,很幸运,我都赶上了参与的列车。

  在五十年前(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台湾人也许是因为经济起飞的原因吧,大家很喜欢吃珍馐野味来进补,除了香肉,更有野兔、蛇、山羌、果子狸等等。那个时期只要在都市稍稍偏僻的区域,一到入夜就有一些小吃店,门口挂上一个倒吊着内有黄光的塑料桶,内行人都知道那就是卖“香肉”──也就是狗肉。而这些狗肉的来源除了少数人自己饲养外,大多是从中南部乡下批发到各地,在那个时期有一种行业就是捕捉路边的狗,不管是有主人的、还是流浪的,不管是健康的、还是生病的,抓上车就带走,一辆货车一天平均可抓十来只狗。离开了都市一到山区就可看到很多的山货店,这些山货野味的来源都是非法猎捕,这些“猎人”会在山区到处设置捕兽夹,杀害了许多保护类野生动物,对无辜动物造成很大的损伤。除了吃的还有娱乐,如斗鸡、斗狗活动在乡间到处流动举行,尤其是斗狗,在比赛时和训练中都非常残忍,有许多热心的人士参与劝导,当时的电视媒体也配合宣传阻止。

  记得当年赵少康先生主持的新闻现场座谈节目,曾有一次以台湾南部风行的“斗狗”为话题制作节目,而我当时已是一名演员,并且已经开始关注动物了。所以,我特地上节目为反对斗狗事件接观众热线,虽然很紧张,但为了替动物发声,加上充分了解内幕,因此尽管在节目中一个人应对斗狗从业者,也使很多从业者哑口无言。但是,下了节目后我就接到了警告:如果再妨碍从业者的话,会让我很“难看”。结果,我这个外柔内刚的个性,被这么一激,反而正式进入了动物保护的行列。当时是**位进入动物保护界的演艺人员,加入了当年台湾唯一的动物保护团体当志愿者。

  当时人们对动物保护的了解及信息都很少,志愿者们多半是一些婆婆妈妈,还多亏了许多热心的动物保护人士陪伴与指导,大家一起出谋划策,而我负责规划活动,跑媒体宣传,再加上当时许多媒体及演艺人员的热心帮忙,很快的大家都知道了这个保护动物的团体。

  后来我又加入台北市立动物园之友协会,跟着许多专家学习野生动物保护的知识。那时候不像现在有这么多不同种类的动物保护团体,因此,动物园除了展示也承担教育及保护动物的任务,而台北市立动物园之友协会则配合帮助动物园安排各种教育活动,经常举办研讨会,我也跟着做并从中学到许多野生动物的知识,“不吃、不养、不买卖、不捕捉”就是当时专家们为了保护台湾地区野生动物而呼吁的口号。

  但是,动物保护的行动一直追不上对动物的伤害,而流浪动物也不断增加,如走失的、因为生病或生产而被丢弃的,还有宠物繁殖厂及动物收容所不人道的虐待……真是令动物保护志愿者无奈与沮丧啊!但是,还是有许多不放弃关注环境及动物的人士坚持着,可惜在一九九二年之前计算机网络并不普遍,这些爱护动物的人士无法认识与联系,只能默默地各自为战。

  一九九四年我先生突然去世了,当时家中有着大量收养的流浪动物,经过许多媒体连续报道之后,不但让我在许多人的帮助下渡过难关,更让动保人士有了一次团结互助的机会。把先夫的后事办妥后,由我负责邀请各地保护团体代表,由当时台北市新闻处长罗文嘉先生邀请各局处主管,成立了台湾**个民间与当局合作的动保组织──动物福利小组,研讨修订《动物管理办法》草案,也就是后来台湾当局立法主管部门通过的所谓的《动物保护法》的内容,虽然“动保法”内容不尽完美,但是在那个时候“有法总比无法好”。

  “法案”内容将动物人道保护大约分成四大类:野生动物、经济动物(畜牧类)、实验动物、同伴动物(家中饲养的猫狗等等)。其中“同伴动物”也就是俗称的“宠物”,为何改变称呼?因为希望改变大家“宠物不得宠就成为废弃物”的观念,猫猫狗狗等小动物是家中的一分子,是陪伴饲主的“同伴”而非物品,期待藉此增加大家对小动物的生命尊重,当时也订立了“动物登记芯片植入办法”,这些内容虽然让保护动物有了依据,但是明确倡导教育的方向才是*重要的事。那时我的任务除了参与研讨内容,更要不断地做各单位的协调,毕竟大家能聚集一起成就这一大事真的很不容易,各方都有许多意见,需要心平气和的讨论。为了召集更多爱护动物的朋友们,我们举办了**次大家带着家中的动物一起走上街头的活动,整条仁爱路封街,满街的人与各种动物,大家从市府走到大安森林公园宣示“养它,爱它、不要遗弃它”,场面盛大温馨,同时订下了每年九月九日为台湾狗节。

  有了大家的鼎力支持,我们各动保团体与各局处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多次召开会议,修订了所谓的《动物保护法》,再由当时关怀生命协会悟泓秘书长代表动保界进驻“主管部门”,悟泓秘书长在“主管部门”等待了大约半年,终于,“主管部门”通过了所谓的《动物保护法》。当时,悟泓秘书长将“立法”通过的公文影印给我时说了一句:“谢谢欧阳大哥的保佑,他可以安心了。”我流着眼泪将信件放在他的牌位前告诉他:“你曾说我们只有慈悲没有智慧,我们应该集合大家的力量做有效的事,现在已经有起步了,你应该安心了吧。”能够成为动物保护志愿者,能够成为护生推动素食的志愿者,完全是我与动物宝贝相处的因缘,我用十分感恩的心与大家分享它们的有情有爱。

  虽然还有许多动物在贪婪的人性之下受着苦,但是,现在通过教育及网络的发展,各地动物保护的爱心人士不断增加及串联,再加上很多热血的年轻人带头并呼吁“以领养代替购买,以结扎代替扑杀”,使我这个曾经带头跑的“艾珍妈妈”,已经变成跟着学习的“艾珍奶奶”了,对于动物保护我从未放弃希望,期待在众人有智慧的慈悲付出后,世界上不要再有受苦难的动物了。

]

内容简介

[

  书中不仅有她和动物之间温馨快乐的故事,还有艾珍妈妈理性的思考。

  《那些动物教我的事》是在做一种努力。看了书中那些故事,会激起读者也去饲养动物的欲望,这些动物可爱、善解人意,寂寞时成为陪伴,受伤时能够疗愈,开心时可以分享。

  作者在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中,在讲述她从动物身上学到的东西的时候,其实是在向读者传达如何去爱护身边的动物,然后由身边的动物扩展到所有的动物。

]

作者简介

[

谭艾珍,台湾资深演艺人员,台北市动物园之友协会理事,慈济基金会委员志工。目前除了参与戏剧演出,同时主持大爱电视台《现代心素派》节目长达九年,并立志持续担任推动爱护动物及环保蔬食的志愿者。

]

目录

与动物相处能改变你什么
直面内心的怕
遇到合适的人会让你找到自我
是“猛禽”就该展翅高飞
爱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
“为人父母”让你迅速成长
“再丑也是我的小孩”
“负担”也许是“福报”
付出真心,“猛兽”也温柔
“冷血”并非真性情
自由是你离开我的理由
寂寞的玩伴
敌人也可以是好朋友
爱心之水滴,能聚成善举之汪洋
要“放生”,不要“放死”
私欲横流,多少家庭支离破碎
没有脏乱的宠物,只有懒惰的主人
珍惜当下,懂得放下
尊重是代价*小的高贵之举

封面

那些动物教我的事

书名:那些动物教我的事

作者:谭艾珍

页数:148

定价:¥26.8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38742947

PDF电子书大小:105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