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思想研究

节选

[

  《思想研究》:  回归文本之独立地位,悬搁诸多相关外延问题的推测,如此方是对思想研究独立地位的尊重,而不过多地摇摆于校勘学、文献学甚而考古学的观点。如《文子》虽有简本、敦煌本、传本之别,实则每一版本皆可作独立研究,文本之间的联结是被人为赋予的,如若再追溯文子其人及确切的《文子》其书的创作年代,则由文本引出的思想发现必会受到上述问题之牵制而难于立论。历史实证与文本研究务必有明确的划分,否则必造成无谓的纷扰。如《圣经》若作史实看待,必有待历史实证的支持。但更重要的是作为思想文本的《圣经》,其承载之思想内容并不会为其书的创作过程的诸多悬疑而蒙尘,甚而大可置其史证问题于不顾,而以文本独立承载其思想光华。  文本考据在中国学术传统中有相当分量,思想研究无法否定文献考据的重要性,但文献与文本不可同日而语。前者为文本实证优先,后者为文本结构优先。严格界定两个研究领域,方可相得益彰而非互相掣肘。依此可以分为三种方式对待:其一,学术综述,即对《文子》其书的历史传承及其创作过程作知识性介绍,这一领域目前成果颇丰,故多借鉴。其二,对《文子》的思想内容作梗概性提炼,以此显现其立场之基本面貌以及在学术史中之地位与评价。但因《文子》与诸多诸子文本有染,且其理论内容多有内在矛盾,缺少系统之条理,故而难于梳理思想纲领。其三,文本比较。以《文子》与《老子》、《庄子》、《淮南子》、《韩非子》等诸多相关文本加以对比,此方式并非以只言片语的简繁、顺背对文本因袭模式加以论定,而是以相对系统的独立论述为依据,分别呈现文本的内在结构、理论方式、基本立场,来把握独立文本所承载的思想内容之关联程度,及文本结构在不同作品之差别,来评估其原创性与寄生性的可能。  因《文子》的历史成因与文本架构略显驳杂,故难由常规的研究方法而达成公道之论,需要以文本解析与文本参照作为基本的研究手段。既往思想史或哲学史的写作方式,多致力于梳理思想演进的历史脉络,并由还原具体历史场景对思想的发生、发展做出背景分析。但《文子》及其他尚待考证甚至有伪书嫌疑的历史文本,基于历史线索进行思想分析则缺乏研究平台,如若在缺少确证的前提下给出历史年代的推测,并以此对思想架构进行分析,则需要承担断代的风险。《文子》传本即可作为《文子》思想研究的首要材料和根本依托,其书创制必要凝聚时代议题与思想关怀,以纯粹文献考据的手段给出成书时代的判定,莫不如深入解析思想,宽泛地与相关文本进行思想对比,进而由思想本身来厘定文本身份。这种方法可以称为文本研究的共时原则。古典学在各文明传统中都颇为重视,因思想的价值即在于效力的恒久性。撇开文本的实证课题,将可能有时代跨度的文本横向加以比较,解析思想的差异与共识,进而推断因袭与改造的可能,如此可以规避武断地将文本断代的风险。如《论语》与《荀子》、《孟子》诸文本皆为先秦儒家文献,如上文本成书基本为信史,若尚乏如此依据,即可以单声词、双声词等考据手段进行推测,但实则概率归纳并非凿证。更为可信的方法当为思想线索的梳理。如孔子尚有“礼崩乐坏”之忧,勤勉于“周礼”之复兴,且对“麻  ……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融道家、儒家、法家思想于一体的典籍, 对文子其人与《文子》其书进行基本介绍与考证, 对《文子》杂糅诸子思想进行了重点研究。

]

作者简介

[

  姜李勤,男,满族,1978年12月生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先后就学于山东财经大学、兰州大学、武汉大学。治学兴趣为中西比较哲学与中西比较逻辑。现任教于遵义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

目录

序导言**章《文子》其人其书考辨**节文子其人考证第二节《文子》其书考证第二章《文子》对《老子》之改造**节”道可道”之重点诠释第二节”道论”与”名论”的体系构建一”道论”之因袭二”名论”之突破第三节”治道”——《文子》的思想归宿一对”术治”的整合二对”法治”的构建)第三章《文子》对儒、法思想的吸收与调和**节《文子》对”四经”的诠释……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封面

《文子》思想研究

书名:《文子》思想研究

作者:姜李勤著

页数:348页

定价:¥45.0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53107813

PDF电子书大小:65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