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推进小学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

节选

[

  《数学文化推进小学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  1985年,邓小平在**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同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也明确指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在数学学科教育中,*早以“数学素质”为题名的论文是《谈我省考生的数学素质》,文章指出在教学中狠抓“双基”的同时,特别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阶梯分析的教学,使学生在分析方面受到良好的熏陶;还要在书写格式、语言表达等方面对学生加强示范,严格要求,努力提高广大学生的数学素质。①  第三,素质教育的提出与探讨(1988年以后)。这个时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酝酿阶段(1988-1993年)。1988年,《上海教育(中学版)》第11期刊登了一篇《素质教育是初中教育的新目标》,论文是针对上海改变初中薄弱学校,全面提高初中毕业生素质的述评。该文将“素质”和“教育”结合起来,引起教育界的讨论。当时,在国家文件中尚未出现“素质教育”。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在数学教育中,由我国数学教育家张奠宙教授牵头组织的数学教育研究小组在1993年以《数学素质教育设计要点》为题呼吁对素质教育的关注:中国基础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那么未来世纪的中国公民应该具有怎样的“数学素养”?看来已是数学教育研究的主题。在这个阶段引起广泛关注的是“MM教育实验”,即“贯彻数学方法论的教育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的数学教育实验(简称“MM实验”)。该实验由数学家徐利治教授指导,由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设计并组织实施,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是: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2个功能——数学的科学技术功能和文化教育功能;贯彻2条原则——“教学·研究·发现”同步协调原则和“既教证明又教猜想”原则;瞄准3个具体目标——引导学生不断自我增进一般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社会文化修养,形成和发展数学品质;自觉恰当地操作8个变量——数学返璞归真教育、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数学发现法教育、数学家优秀品质教育、数学史志教育、数学中的演绎推理、合情推理与一般的解题方法教学。②从该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MM教育方式”已经关注到数学文化教育的价值和作用,并有大量的数学文化内容。  实验推广阶段(1994-1996年)。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是明确提出了“素质教育”概念。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次正式在中央文件中使用了“素质教育”的概念。1996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又强调指出,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在数学学科教育中,关于素质教育的讨论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先研究人的素质,再思考素质教育如何实施。如有研究者认为:人的素质包括品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质,具有基础性、全面性、整体性、开放性、非功利性等。素质教育就是要提高受教育者的身心素质。数学教学与智育(知识、技能、思维和能力)、德育(学风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世界观和环境意识教育)、美育有重要的关系。①另一种思路认为素质教育是总体要求,各个学科应分科实施,如有研究者认为:当代中小学教育可以分为各门学科教育,各门学科教育的目标总和就同中小学的教育目标一样,素质教育的目标也可以分解为各门学科所分别培养的素质目标,其中数学教育所能培养的素质就是数学素质。②  全面实施阶段(1997年及其以后)。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是素质教育的实施。199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1998年,教育部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正式提出“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动员令,素质教育开始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2001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同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

]

内容简介

[

本书共五章。靠前章,介绍了数学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以及数学文化的内涵、特征;探索了数学文化对推进素质教育的价值,特别是对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核心素养实施、数学非智力因素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改变学生学习数学方式有积极作用。第二章,分析了我国不同版本课标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文化的编写特色,探索了小学数学文化课程的开发。第三章,基于一线学校内数学课程的实际状况,探索了数学文化的教学目标的确立、内涵分析、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数学文化的学习评价等。第四章,结合数学文化实验学校分析了24点大赛、数学家故事演讲、数学文化周和数学魔术等专题活动的组织。第五章,介绍了来自256所实验学校中部分学校开展数学文化教学的实际状况。

]

目录

**章 数学文化概述**节 文化与数学一、文化概述二、数学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三、文化学视野中的数学第二节 数学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一、数学文化研究的起源和发展二、数学文化内涵的发展三、数学文化内涵演变的特点第三节 儿童钡域中的数学文化一、儿童视域中的数学文化内涵二、儿童视域中的数学文化特征三、儿童视域中的数学文化研究对推进小学素质教育的价值第二章 数学文化与素质教育**节 数学学科实施素质教肓的现状一、素质教育的提出以及在数学教育中的探索二、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与主要内容三、素质教育实施的问题与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第二节 数学文化与数学学科知识学习一、数学文化有助于促进“四基”教学二、数学文化有助于数学学习方法的掌握三、数学文化有助于数学学习内容的拓展第三节 数学文化与情感态度价值R0的形成一、数学文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数学文化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三、数学文化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四、数学文化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五、数学文化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四节 数学文化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一、数学文化与自主学习二、数学文化与探究学习三、数学文化与合作学习第三章 数学文化的课程开发**节 不同版本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分析一、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文化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文化三、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四、三个版本教材中数学文化的编排特点及存在的不足之处第二节 小学数学文化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一、小学数学文化课程内容开发的依据二、数学文化课程内容的选择三、数学文化课程内容的呈现四、数学文化课程内容的编排第三节 小学数学文化课程开发一、数学家与数学二、历史与数学三、游戏与数学四、艺术与数学五、生活与数学六、环境、健康、自然与数学七、科学与数学八、经济与数学第四节 《数学文化读本》簡介及使用建议一、内容简介二、编写特色三、人物设计四、对《数学文化读本》的教学建议五、《数学文化读本》的其他使用建议第四章 数学文化的教学设计**节 数学文化的教学內容设计一、数学知识与技能内容的设计二、数学核心素养内容的设计三、数学思想方法内容的设计四、数学情感态度内容的设计第二节 数学文化的教学目标设计一、《数学家与数学》教学目标设计二、《历史与数学》教学目标设计三、《游戏与数学》教学目标设计四、>教学目标设计五、《生活与数学>>教学目标设计六、《自然与数学》《环境与数学》《健康与数学》教学目标设计七、《科学与数学》教学目标设计八、《经济与数学》教学目标设计第三节 数学文化的教学过程设计一、问题情境的设计二、自主探索的设计三、分享交流的设计四、文化内涵感悟的设计五、反思总结的设计第五章 数学文化的校园活动设计**节 传统数学游戏活动一、九连环二、华容道三、七巧板四、巧算“24点”五、魔方第二节 学生数学文化学习展示一、手抄报二、数学日记三、小课题研究四、亲子活动展示第六章 数学文化的教学实践成效分析**节 数学文化实践成效的定量分忻一、研究设计与过程二、数据分析结果三、结论与建议第二节 数学文化实践成效的定性分析一、教师眼中的数学文化二、学生眼中的数学文化三、家长眼中的数学文化四、校长眼中的数学文化五、媒体眼中的数学文化第三节 部分数学文化实验区实践经验币口成效总结一、重庆二、山东三、辽宁四、海南五、贵州六、四川七、山西参考文献附录后记

封面

数学文化推进小学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

书名:数学文化推进小学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

作者:编者:康世刚//张辉蓉

页数:274

定价:¥49.8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62192572

PDF电子书大小:147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