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子实践之路-2017第一辑:大学生视野下的乡土中国

节选

[

  《新闻传播学子实践之路:大学生视野下的乡土中国(2017第1辑)》:  新闻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新闻人要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时代,决定了新闻的内容,而新闻人自身的特质和努力,则影响到新闻的宽度和广度。  这是江苏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周世康在阅读2010年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参评者材料时写的一段话。  王天定的经历则正好印证了这句话。  “从照相匠到摄影记者”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经历了十年“文化大革命”,包括新闻诸多行业遭受了极大的破坏。在那十年里,国外的新闻摄影事业迅速发展,报纸上开始大量运用新闻图片,图片和文字一样成为报纸的主角,而我国的新闻摄影事业则面临着备受摧残、停滞不前的局面,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发生变化。1986年2月,穆青先生在新华社摄影工作会议上发表《文字与摄影要“两翼齐飞”》的重要讲话,指出我们的新闻摄影同文字报道相比显得弱了一点,“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觉悟太迟,缺乏远见。”“在今后的几年里,我们必须急起直追。”  王天定便是在那个开始强调“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年代里走进新闻摄影行业的。他说:“我一开始是在武陟县金融单位工作,后来慢慢喜欢上了摄影,1983年被调到县委当通讯员。那个时候的相机比较少,会照相的人也比较少,对新闻摄影的要求也不高——能照相就能做通讯员。”王天定起初是出于好奇买的照相机,后来拍照变成了一种爱好。回忆起那个时候的自己,王天定认为自己是个照相匠,*常用的摄影手法是“摆拍”。“那个时候报纸上的新闻照片都会有这种问题。胶片又少,光线又不够,有时候为了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定了主题,又没啥内容,在采访中会有一些‘摆拍’的东西。而这种‘摆拍’的新闻摄影思想仍保留至今,影响了几代人,这也是为啥我们党报受众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那个时代有那个时代特定的环境背景,我也是那样过来的,不能说那个时代不好。但我现在绝不再摆拍。社会这么先进,如果你还用拍胶片的手法使用数码相机,那你就太落后了,尤其是在这个全民随手拍的时代里,摆拍的照片根本没人看。”  如果说在那个技术较为落后、新闻摄影刚开始崛起的时代里,王天定是个照相匠,那么在他摒弃“被拍摄对象为拍摄者服务”思想的时候,他已然是一名摄影记者了。1994年王天定的摄影作品《棉农疼爱专家》,抓取了“一个老农民为专家扇扇子”的情景,将“农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主题表现了出来,获得了第五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他在后来的《棉农疼爱专家》的摄影体会中谈到“机遇和追求的统一”:在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能抓住典型瞬间,是机遇,也是长期思想积累的结果。他说:“摄影可以艺术创作,但新闻摄影不可以创作,它讲究观察、发现、抓取。我现在的一种拍摄手法就是,不组织、不摆拍、不干预被拍摄对象,用纪实的手法拍摄新闻照片,因为纪实手法拍摄的新闻照片具有史料价值,这样拍出来的照片也更为鲜活。”  “一开始我就在基层”  王天定在做通讯员后对照相的要求不只是停留在兴趣爱好层面上,而是更加向专业摄影的方向努力。因为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他的学习方法就是观察《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纸媒的新闻照片取景和构图的方法,然后摸索着怎么拍照。当然,除了自身孜孜不倦的学习外,基层成了他*好的实践平台。  他说:“我从1983年进武陟县委当通讯员开始,就一直在跑基层;1993年进入河南日报社工作,也是负责‘三农’摄影报道;今天,我也依然在基层,着手‘河南省精准扶贫’的相关摄影报道。对我来说,基层永远有拍不完的东西。当你把镜头对准人的时候,人有喜怒哀乐且变化莫测,今年你拍他的笑脸明年有可能是他的哭脸。所以真要是沉到基层中去,到任何地方都有拍不完的东西,你*后离开这个地方都恋恋不舍,感觉还有东西可拍。”  王天定每年在基层采访的时间多达250天,见报照片在400幅以上。正是因为经常跑基层,让他对新闻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他说:“经常跑基层,让我更加认识到我们新闻应该如何做到客观、公正。今年春天我开始着手‘河南省精准扶贫’摄影报道,我们省的扶贫重点在三山一滩(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和黄河滩)。贫困村的拍摄难度比较大,都是沙路、土路,有时候车开不进去,我就步行十几公里,一户一户地去看、去拍。如果你不是真正走进贫困村、人贫困户,你根本不知道我们省的贫困状况是怎么样的。我上周去的淅川县菩萨堂村有65%的家庭是贫困户,这是想不到的。过去我刚开始采访的时候,与河北省交界的一个村庄——南乐村有三分之一是贫困户我都很惊讶,之后我去的罗圈村竟有二分之一的人家是贫困户,目前菩萨堂村是我遇到贫困户*多的一个村庄。有些记者对贫困村的报道很不真实,到贫困村看到农民种上大棚菜了,就开始喊脱贫了,其实人家可能几年前就种上了大棚菜。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对采访对象有全面的了解,不了解全面就会导致新闻出现偏差。我们的记者要真正沉下去,那样你抓取的角度可能会更准、更高,稿子更加有分量。”王天定表示,他现在已经拍摄了六十多个贫困村庄,目标是拍摄一百多个,2017年上半年河南日报社将以他的摄影报道作品举办关于“河南精准扶贫”的大型微博摄影展。  ……

]

内容简介

[

  当前,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以“95后”为主体,甚至出现了部分“00后”,他们是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并且100%是手机网民。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广大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有些人能适应新媒介时代的巨大变化,顺应潮流,科学利用各类载体,培养了良好的阅读素养和扎实的实践能力;但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则迷茫于各类媒介的海量信息,成为信息的“灾民”而不可自拔,严重影响了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新闻传播业态正在发生极大的改变,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出现变化。作为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培养重要高地的高等学校,必须转变观念,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建构起满足媒介融合背景下对多元化、整合性和融合化应用性人才需求的培养体系,以培养更多适应现代化传媒生产需求的高层次传媒人才。  基于以上背景,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对学生提出了“能写会说创意强”核心实践能力的总体培养目标,并根据本科层面的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四个专业和硕士层面的新闻学、传播学、影视学、新闻与传播四个专业,分别提出了符合专业特点的具体培养目标。为了实现培养目标,我们通过“新闻与传播学院推荐200本阅读书目”“传媒专家进课堂”“重走穆青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寒暑假点面结合社会实践”“新传青年说”系列主题演讲比赛、全媒体新闻作品大赛等具体措施,有效扩展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和实践能力。

]

目录

校园、人物篇江烟的婚事来自星星的孩子街头巷尾的特殊“商人”神州系列面窗诞生记“速画脸谱”大师诞生记给我一匹骏马挥斥万里方遒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高山之巅的守护者活着一周情侣:校园里的一场寂寞狂欢隐性补助:“大费周章而不动声色”地资助你一个乡村退休教师的上访记“土专家”党永富30载的治土之道小山村变形记当青春期撞上古来稀既然无缘志愿,那就踏上赛场穷游中国热血沃新花,丹心话春秋翻开尘封的家史久别再团聚浓浓故乡情科创路上的平民摘星人骑出郑青春,行出微公益分水岭镇的制伞人智能双向手语翻译机器人:走向世界的郑大科创“给全家人掌勺是我*大的快乐”春节前蠕动在一片绿色中的男女老少老兵与“三字经”火海再旺,也烧不坏民族脊梁公诉处就是我的家年近花甲科研人奖掖后进赤诚心邢凯轩被保研北大,剧里剧外都是学霸一位乡村小学教师的暑假打工记“教”“学”之法,非站非坐大学生如何正确兼职我该拿什么保护自己社会、文化篇别让规则意识葬身虎口“流浪”的父亲李家过年“年记”春运返城潮:她回家,她回城沂蒙山,消逝了的味道“手撕袋”当道,何以“限塑”春节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却“近乡情怯”南阳市现“街拍神器”专拍行人及非机动车闯红灯热闹的村庄,为何听不见“大喇叭”的声音开封的犹太人后裔婚事新办喜事廉办白事简办小事不办栾川县的“一号文件”“年味”都去哪儿了影视行业还需要多少敬畏心丽江毁容案,打了谁的脸?垃圾横行的广府,到底丢了谁的脸当射击摊撞上法律“有人骂你,我就放心了”的畸形快感留守儿童缺的不是爱斑马线上的“白与黑”我们都是“文化苦行僧”“诗词热”后更重要的是回归诗词本身时间改变的不只是习俗别让“诗和远方”只停留在荧幕上《中国诗词大会》虚热过后,诗歌氛围会好吗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年俗……时政经济篇调研报告篇

封面

新闻传播学子实践之路-2017第一辑:大学生视野下的乡土中国

书名:新闻传播学子实践之路-2017第一辑:大学生视野下的乡土中国

作者:孙保营

页数:352

定价:¥69.0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64547707

PDF电子书大小:132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