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科学课程与分科科学课程的比较研究

节选

[

《综合科学课程与分科科学课程的比较研究》将从课程标准和课程实施结果即教学效果两大层面对综合与分科科学课程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的思路有二:**步,先比较综合与分科科学课程的课程标准是否存在差异,再比较两类课程实施后的教学效果是否存在明显差异;第二步,就课程标准的比较结论与教学效果的比较结论进行再比较,看课程标准预期的结果与课程实施后的实际结果是否一致。通过第二步的比较,了解课程实施过程中哪些预期目标得到了实现,哪些预期目标没有得到实现,并进一步探讨失败的原因。*后,根据实证结论得出的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研究分析提出综合与分科科学课程的实施建议。

]

相关资料

[

插图:在74个知识点中,《科学课程标准》没有做出明确要求的有9个,它们是:质量、时间的测量、长度的测量、力、浮力、分子热运动、分子动理论、热机、光的直线传播。根据同样的方法分析可得,也只有3个知识点在标准中完全没有涉及,它们是:时间的测量、长度的测量、热机。这3个知识点与其他71个知识点的关联程度如何,下面进行分析。(1)时间与长度的估测与测量这两个知识点可能涉及到下列内容:用脉搏等日常经验或借助太阳的运动等自然现象估测时间;用钟、表等测量工具测量时间;用日常经验目测长度;用刻度尺、皮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测量工具测量长度;测量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还涉及到由此引起的时间与长度测量的误差问题,如什么叫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等。时间与长度的测量会影响后面的知识点“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学习。如有些情景下,要先测量时问与长度,才能判断物体做什么运动,才能求出平均速度。因此这两个知识点与其他的知识点有关联。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使用对初中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因此一般不做明显要求,何况物理标准中只要求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在内容标准的例题和活动建议中也完全没有涉及到它们。因此,尽管在科学标准中没有涉及到时间和长度的测量,但如果只要求会用钟、表来测量时间,用刻度尺、皮尺来测量长度,用日常经验来估测时间或长度的话,这两个知识点是常识性问题,可以在标准中不做出明显的要求而默认为学生应该了解或掌握的。(2)热机关于热机,《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并给出了一个例题:“了解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及这些发动机对生产力发展所起的作用”。在编写物理教材时,可以全面介绍各种热机的基本原理,也可以重点介绍某一种热机原理,但要求通过热机的发展推动工业革命的典型事例,以及介绍热机研究的新进展与未来社会发展关系,让学生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激励学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

本书特色

[

《综合科学课程与分科科学课程的比较研究》是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

内容简介

[

本论文将从课程标准和课程实施结果既教学效果两大层面对综合与分科科学课程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的思路有二:**步,先比较综合与分科科学课程的课程标准是否存在差异,再比较两类课程实施后的教学效果是否存在明显差异;第二步,就课程标准的比较结论与教学效果的比较结论进

]

作者简介

[

刘健智,1965年生,湖南邵阳县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西南大学教育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学物理》副主编,全国高等物理教育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科学教育、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编写(参编)高中物理实验教材、教师培训用书等14册,主持(参与)省部级研究课题6项。

]

目录

1 绪论1.1 问题的提出1.1.1 趋势:从分科科学课程到综合科学课程1.1.2 现状:综合与分科科学课程并存与争论1.1.3 问题:科学课程应该综合还是分科1.1.4 相关研究状况1.2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1.2.2 主要研究方法1.2.3 研究框架1.3 研究的意义2 文献综述2.1 核心概念的界定2.1.1 综合2.1.2 科学综合2.1.3 分科科学课程2.1.4 综合科学课程2.1.5 课程综合化2.1.6 课程实施2.2 综合科学课程的理论基础2.2.1 综合科学课程的科学哲学基础2.2.2 综合科学课程的科学学基础2.2.3 综合科学课程的心理学基础2.2.4 小结:科学课程从分科走向综合2.3 综合与分科科学课程的价值分析2.3.1 综合与分科科学课程存在的依据和价值2.3.2 综合与分科科学课程的价值差异性2.3.3 综合与分科科学课程价值的实证性比较2.3.4 小结:综合与分科科学课程价值互补2.4 科学本质教育:科学课程的共识2.4.1 科学本质教育的提出2.4.2 科学本质的界定的基本共识2.4.3 科学本质教育的可能性2.4.4 科学的本质特征的两面性2.4.5 学生对科学本质认识的年龄阶段性2.4.6 科学本质教育的年龄阶段性2.4.7 科学的本质的维度2.4.8 科学的本质的构成因素3 科学和物理课程的内容标准之文本比较3.1 总体结构的比较3.2 科学探究的比较3.2.1 科学探究总体陈述的比较3.2.2 科学探究过程基本要素的比较3.2.3 科学探究过程达成目标的比较3.2.4 关于科学探究的建议3.3 物理知识与技能之比较3.3.1 物理知识与技能的知识点统计3.3.2 标准明确要求的物理知识点的数量3.3.3 标准明确要求的物理知识点的难度3.3.4 物理知识点的系统性3.3.5 结论4 物理学科内容掌握情况的实证研究4.1 目的4.2 方法4.2.1 材料4.2.2 被试4.2.3 程序4.3 测试结果与分析4.3.1 物理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4.3.2 物理实验与探究掌握程度的差异4.4 结论及其验证与讨论4.4.1 综合实验区学生对物理学科内容的掌握程度极其显著地低于分科试验区4.4.2 综合与分科实验区学生的物理实验与探究能力都较低4.4.3如果排除物理知识对探究过程的影响,综合与分科实验区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程度无明显差异4.5 研究的启示5 综合科学内容掌握情况的实证研究5.1 目的5.2 方法5.2.1 材料5.2.2 被试5.2.3 程序5.3 测试结果与分析5.3.1 综合科学内容掌握程度的差异5.3.2 分科科学内容掌握程度的差异5.3.3 科学探究内容掌握程度的差异5.4 研究结论及其证实5.5 研究的启示或建议6 科学的本质的理解之调查研究6.1 引言6.2 目的6.3 方法6.3.1 被试6.3.2 材料6.3.3 程序6.4 科学知识的本质之理解的差异6.5 科学探索的本质之理解的差异6.6 科学事业的本质之理解的差异6.7 进一步讨论及结论6.8 启示与建议7 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7.1 引言7.2 目的7.3 方法7.3.1 被试7.3.2 材料7.3.3 程序7.4 基本科学知识水平的差异7.4.1 基本科学术语了解程度的差异7.4.2 基本科学观点了解程度的差异7.4.3 小结7.5 基本科学方法了解程度的差异7.6 科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了解程度的差异7.7 比较结论8 总的分析、结论和建议8.1 总的结论8.1.1 关于学科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差异8.1.2 关于综合科学内容掌握程度的差异8.1.3 关于科学探究的掌握程度的差异8.1.4 关于科学的本质的理解程度之差异8.1.5 关于科学素养的程度的差异8.2 总结论的讨论:原因探析8.3 课程实施的分析与建议8.3.1 提升在职科学教师的专业知识8.3.2 多管齐下提高科学课教学效果8.3.3 高师院校有必要培养科学教师8.3.4 重视并加强科学探究教学8.3.5 科学史教学和STS教育:教材修改的方向参考文献附录后记

封面

综合科学课程与分科科学课程的比较研究

书名:综合科学课程与分科科学课程的比较研究

作者:刘健智

页数:236

定价:¥30.0

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9

ISBN:9787564800413

PDF电子书大小:116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