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三十一年还旧国-1918-1949年毛泽东在北京的人生地图

相关资料

[

,

 
如何用时空交错的新视角解读毛泽东?

,

              ——评《毛泽东:三十一年还旧国》

,

朱元石

,

毛泽东的故事说不完,已经出版的文字音像作品可谓汗牛充栋,许多已经抄滥,没有一点新思想、新创意、新角度引起的新火花,是不大能引人兴趣、吸引眼球了。而《毛泽东:三十一年还旧国——1918-1949年毛泽东在北京的人生地图》这本书的构思则比较巧妙,它用时空交错的新视角来解读毛泽东,很有新意,是一本比较严谨且具较高可读性的书稿。它的“新”体现在三个方面:

,

一是视角“新”,这一点给人印象深刻。它把视角聚焦在青年毛泽东1918、1919年的两次北京之行和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第三次来北京的中年毛泽东身上,通过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比较准确的描述,再现了青年毛泽东、中年毛泽东在31年前后的人生变迁,并且将31年前后对毛泽东影响重要的系列人物做了一次勾勒。这些亲属故旧、师长学友、革命同辈和曾经的老上级、文化人士、民主党派和国民党的起义将领等,并不为人所熟知。书稿以这31年为维度,追溯毛泽东和他们的渊源,挖掘这31年前后的故事,非常精彩。譬如,1919年,青年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担任新闻纸阅览室书记,时任四川省省长、《晨报》董事长的张澜曾帮助留法勤工俭学筹款6万多银元,令当时的留法勤工俭学负责人毛泽东十分钦佩。30年后,这两位“教书匠”在北京重逢,成为新中国的国家主席和副主席。历史是最伟大的导演,历史本身往往比戏剧更有“戏”,这句话在毛泽东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这31年前后体现得最为突出。这本书抓到了这最富有历史感和传奇性的31年前后,视角确实独特和新颖。

,

二是内容“新”,这种“新”是基于视角的“新”和别出心裁的解读。书稿聚焦31年前后,用时空交错的方式,再现毛泽东和跟他一样深刻影响中国历史的一大批人物之间的交往。书稿的正文描述当时当地发生的故事和人物,而延伸阅读则回溯或者后延,将故事的来龙去脉、与人物的渊源和结局比较完整、准确且简洁地做出交代,同样是毛泽东的故事,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譬如,初出乡关、第一次来北京的毛泽东受到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的影响和帮助,影响到什么程度?后来结局如何?再譬如,大家都知道1949年4月张治中代表国民党来北平与共产党和谈,却不甚了解毛泽东与张治中两人在抗战期间的交往,更少人知道留在大陆后的张治中与毛泽东之间的交往。还譬如,1949年9月,毛泽东、朱德曾宴请26位国民党起义将领,这些人,有大家熟知的、国民党军政要员,如程潜、张治中、傅作义、邓宝珊、黄绍竑,也有不太为人熟知却曾经战名赫赫的国民党将军,如陈明仁、孙兰峰、董其武,还有不少同盟会的国民党元勋,如李任仁、李明扬、张醁村,更有潜伏多年的共产党员,如周北峰、李明灏,和关键时候倒戈一击、扭转战局的何基沣、廖运周。通过毛泽东这条线,挖掘了一大批传奇人物的历史故事。

,

三是设计“新”,给人回到历史现场的感觉。用地图的形式将毛泽东31年前后出现的地方一一标注:豆腐池胡同、三眼井、福佑寺、香山双清别墅、中南海菊香书屋、游泳池等,这些地方见证了毛泽东的人生历程。以地图为线索,将与毛泽东有关的人物和故事一一带出,精准定位毛泽东当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方位,生动体现了人生地图这一词的含义,构思比较巧妙。

,

现如今的书稿大都追求可读性,喜欢挖掘细节,这无可非议,只是可读性到底是基于编造还是故事本身,值得分辨。《毛泽东:三十一年还旧国》同样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展现了诸多细节,这种可读性是凭借毛泽东本身的传奇性,而不是妙笔生花的编造。书稿在视角、内容和设计上力求新意,却能严格依照史学工作者的下笔原则,不流于浮文,而基于史实,避免了时下一些词藻美丽、内容空洞、史据不实、想当然的生花之笔的作品的滥觞。两位作者都是年轻的史学工作者,坚持以史实说话,这一点值得肯定。

,

这本书也有值得推敲和改进的地方。书稿有一些重复叙述,但因基于人物故事的独立性,大部分并不觉得重复,是必要的交代。但也有一些重复之笔,如果多加锤炼,是可以精益求精的。

,

毛泽东的一生,起点是韶山,终点是北京。他83年的人生里,走过无数的地方,北京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站。青年毛泽东和中年毛泽东在31年前后的故事富有传奇性,同样发人深思。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写作严谨且可读性又较强的书稿。用时空交错的角度来解读毛泽东,构思有新意、有角度,挖掘的内容不大为人熟知,但都基于史实,能给读者增加历史知识,并在思想启发和做人做事上都有较好的教育作用。

,

 

]

本书特色

[

毛泽东的一生,起点是韶山,终点是北京。
83年的时间里,他行走在中国广阔的版图上,而北京无疑是*重要的一站。本书聚焦1918年、1919年和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毛泽东的三次北京(北平)之行,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合,采用时空交错的视角,追寻毛泽东在北京的活动足迹,挖掘当时当地的风云际会和名人往事。
从1918年到1949年,从北大红楼到西郊香山,从八人合租、共盖一被,到入住双清别墅和中南海,从朝气蓬勃的青年到正值鼎盛的中年,这三十一年的盛衰兴替、变化无常,通过具体地图的展现,向人们展示毛泽东与诸多历史人物的故事。

   

]

内容简介

[

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具时代感的毛泽东传记,看三十一年前后从“北漂一族”到开国领袖的伟大“逆袭”。
三十一年前,他曾是“北漂一族”,八人合租;在求索之余,还经历了北京爱情故事;三十一年后,他意气风华,入住中南海,酬答亲朋,群贤北归,在风云际会中筹建新中国。
盘点四十余位“朋友圈”中的好友,看一代伟人三十一年前后与亲朋故旧、师长学友、文化名人、民主党派和国民党起义将领等不为人熟知的交往渊源;自制二十余张红色景点地图,在一代伟人三十一年前后活动地点“签到”,回到历史现场,感受转折年代的隐秘细节。

]

作者简介

[

苏峰:就职于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处。出版个人专著:《北京记忆》《1978大记忆:北京的思考与转变》《难忘1949》。曾参与编著《中国共产党北京简史》《村官说村史》等书籍,在《人民日报》《中共党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百年潮》《北京日报·理论周刊》等报刊杂志发表近百篇文章。

]

目录

前 言/1序 章 少年立志出乡关/1**章 初次赴京:筹备勤工俭学/5**节 “隆然高炕,大被同眠”/6延伸阅读:毛泽东与新民学会的渊源/11第二节 操着南方话的“探路者”/15延伸阅读:毛泽东与“一时楷模”陈独秀的交往简介/19第三节 与杨开慧的浪漫爱情故事 /23延伸阅读:“算人间知己吾和汝”——毛泽东与杨开慧的诗歌寄情/28第四节 与黎锦熙的师友之交 /35延伸阅读:黎锦熙珍藏着毛泽东的六封来信 /41第二章 再次到京:主持驱张运动 /45**节 组织平民通讯社 /46延伸阅读:毛泽东与胡适的交往简介 /49第二节 组织请愿示威活动 /54延伸阅读:毛泽东与罗宗翰的交往简介 /58第三节 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63延伸阅读:“他是我真正的老师”——毛泽东与李大钊 /66第三章 双清别墅:进京赶考 /70**节 从西柏坡到香山 /71第二节 张治中与国共和平谈判 /81延伸阅读:毛泽东与张治中的交往简介 /86第三节 摧枯拉朽、埋葬旧政权 /94第四节 司徒雷登的遗憾 /98第四章 故人北归:群贤毕至 /108**节 终于再次北上——宋庆龄 /110延伸阅读:毛泽东与宋庆龄交往简介 /116第二节 “神交”已久的朋友——李济深 /125延伸阅读:毛泽东与李济深交往简介 /129第三节 同为“教书匠”的川北圣人——张澜 /134延伸阅读:毛泽东与张澜交往简介 /139第四节 发“牢骚”的诗人——柳亚子 /143延伸阅读:毛泽东与柳亚子交往简介 /150第五章 故都春色:亲朋酬答 /155**节 儿女相伴的幸福 /156延伸阅读:毛泽东的两位女儿 /159第二节 记挂着杨开慧家人 /161延伸阅读:毛泽东与杨开慧一家 /168第三节 尊敬“老上司”——程潜 /172延伸阅读:毛泽东与程潜交往简介 /180第四节 厚待老友李达 /186延伸阅读:毛泽东与李达的交往简介 /189第五节 故旧来往一一答复 /197延伸阅读一:毛泽东与周谷城的交往简介 /200延伸阅读二:毛泽东与周世钊的交往简介 /204延伸阅读三:毛泽东与谭戒甫的交往简介 /213第六章 中南海:筹建新中国 /216**节 毛泽东的座上宾 /217第二节 政治协商会议侧记 /226第三节 毛泽东的政协会议日志 /231延伸阅读一:被毛泽东区别对待的马鸿宾 /235延伸阅读二:国名、国旗、国徽背后的小故事 /238延伸阅读三:**届中央人民政府机构名录及领导人名录 /243结语:艰辛探索终留京 /247参考文献 /252后 记 /254    

封面

毛泽东三十一年还旧国-1918-1949年毛泽东在北京的人生地图

书名:毛泽东三十一年还旧国-1918-1949年毛泽东在北京的人生地图

作者:苏峰

页数:256

定价:¥46.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010133720

PDF电子书大小:41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