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与封建王权政治交流研究

本书特色

[

本书以“世俗性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为视角,对东汉末至魏晋南北朝的“政治与文化对立”、隋唐的“政治与文化相互认同”、北宋的“政治与文化合一”、元明的“政治与文化疏远”、清朝(鸦片战争之前)的“政治与文化分离”“政——道”关系模式进行深入考论,认为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政——道”关系的基本格局经历了一个从“君权神授”为主到“神权君授”为主的历史性变化过程。道教与王权的政治交流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影响具有突出的以世俗王权为主导的兼容性特征,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整体上呈现出“神圣即世俗,世俗即神圣”而以世俗性为主的混融性。概而言之,道教的神道观、“人神合一”论与尊王敬孔礼佛的政治与文化实践,对以君权至上为核心,儒释道三足鼎立构成的中国传统社会政治与文化基本格局的形成,作出了独特的历史贡献。

]

目录

自序导论  一、世俗性与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的政治合法性与合理性及其历史实现形式  二、“中国宗教特殊”论对研究道教与封建王权的政治关系的影响  三、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传统社会“政一道”关系研究的现状及成就  四、中国传统社会“政一道”关系的研究难点  五、本书的研究方法与框架自序导论  一、世俗性与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的政治合法性与合理性及其历史实现形式  二、“中国宗教特殊”论对研究道教与封建王权的政治关系的影响  三、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传统社会“政一道”关系研究的现状及成就  四、中国传统社会“政一道”关系的研究难点  五、本书的研究方法与框架**章  中国封建社会“政—道”关系概论  **节  道教与王权的基本关系  第二节  儒家和佛教对道教与王权政治交流的影响第二章  从对抗到认同——道教与王权的历史性相遇  **节  东汉末社会形势与原始道教道派的产生  第二节  《太平经》的“太平”理想及其与王权的政治交流  第三节  原始道教道派与王权的政治交流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王权对道教的禁限与利用  第五节  神仙道教各道派与王权的政治交流  第六节  “符篆授命”与天师道进入北魏宫廷  第七节  “夷夏之争”与道教成为社会意识形态主流第三章  道教尊王与王权尊道——隋唐“政—道”关系的新发展  **节  道教进入隋朝官僚体制  第二节  “老君”崇拜与道教和李唐王权的“政—道”融合  第三节  道教义理与政道观的发展  第四节  杜光庭的“玄统”说及“理身理国”的政道观  第五节  唐代道教与王权儒家联手抑佛  第六节  道举制与唐代“宗法化”的道教管理制度  第七节  道教的“人神合一”论与封建大一统社会政治与  文化新格局的形成第四章  外儒内道——五代十国道教与王权关系的新调适  **节  五代王权与道教政—道关系的疏远化  第二节  道教与十国王权的交流  第三节  五代道教“外儒内道”的应世之策第五章  道君皇帝——宋朝道教与王权的离合  **节  宋初道教与王权的初步交流  第二节  “澶渊之盟”与真宗崇道  第三节  徽宗自封“道君”与道士贵为“金门羽客”  第四节  道教“官僚化”及其对王权的政治依附  第五节  内丹南宗的道教心性论及其与南宋王权交流的挫折第六章  “河北新道教”与金元王权的“政—道”交流  **节  金王权的文教观  第二节  新道派的兴起及其与金王权的交流  第三节  全真道“实功实行”的信仰及其济世之道  第四节  丘处机拜见成吉思汗与全真道的贵盛  第五节  玄教的产生与元朝“政—道”关系的新变化  第六节  蒙元崇佛与道经毁版第七章  “益人伦,厚风俗”——明朝王权对道教的抑制  **节  明朝的政治特点与文教政策  第二节  明朝的国家祭祀体系与“政—道”地位的改变  第三节  明帝王崇道与道士个体成为“政—道”交流的主体  第四节  传奉官官制与明朝道教的曲折发展  第五节  明朝道教的管理  第六节  《道门十规》对“明太祖成宪”的回应  第七节  明朝全真道的隐没及其与王权的交流第八章  黜异端以崇正学——鸦片战争前道教与清王权的“政—道”分离  **节  “黜异端以崇正学”与清王权排斥道教  第二节  清朝道教道派的中兴与衰落  第三节  《碧苑坛经》对清王权“黜异端以崇正学”文教政策的回应  第四节  正—道各派及其与清廷的“政—道”交流  第五节  清初社会宗教文化环境的恶化与道教的衰落结束语主要参考书目后记收起全部>>

封面

道教与封建王权政治交流研究

书名:道教与封建王权政治交流研究

作者:周德全

页数:656

定价:¥98.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010146027

PDF电子书大小:129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