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之理-王阳明道德哲学的现象学诠释

本书特色

[

 陈清春*的《七情之理–王阳明道德哲学的现象 学诠释》由六部分构成,除导论外,其他内容根据王 阳明道德哲学的现象论、原理论、本体论、工夫论、 境界论的思想逻辑结构分为五章十八节。 导论部分是本书主要哲学观点的具体论证与说明 ;**章围绕“心外无物”命题分析并诠释王阳明道 德哲学的现象论;第二章围绕“心外无理”命题分析 并诠释王阳明道德哲学的原理论,即价值原理与实践 原理;第三章围绕“心之本体”观念分析并诠释王阳 明道德哲学的本体论;第四章以王阳明的思想发生史 为线索梳理、分析并诠释其道德哲学的的工夫论;第 五章围绕理想人格和理想境界的类型理论分析与诠释 王阳明道德哲学的圣人的人格论和境界论。 本书将现象学方法全面运用于王阳明道德哲学的 研究,在借鉴与改造现象学观点的基础上(主要是舍 勒的价值感受理论,亦即感受现象学)对其进行彻底 的现象学考察、分析与诠释,并由此建立起现代化的 王阳明道德哲学体系。

]

作者简介

[

    陈清春,男,1966年生,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史。1988—1992年就读于山西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1996—199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得哲学硕士学位;2005—2008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兼任中华孔子学会理事。在《孔子研究》、《中国哲学史》、 《山西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六合内外一一庄子内篇道论研究》1部。                                 

]

目录

自序导论**章 心外无物 **节 物的含义 一、物的一般规定 二、物的四个含义 三、物的两种含义类型 第二节 心的结构 一、心的主体性 二、四种主要意识行为类型 三、意识类型之间的结构关系 第三节 “心外无物”的价值论解释 一、物的价值含义 二、价值的外在性与内在性 三、价值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四、价值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五、价值的有内外与无内外 第四节 “心外无物”的存在论解释 一、存在论的一个难题 二、山中观花 三、思维态度的转变第二章 心外无理 **节 理的含义 一、理的经验含义 二、理的本质含义 三、理的本体含义 四、理的不同理解 第二节 价值之理 一、价值的本质直观 二、从价值载体区分价值类型 三、从价值样式区分价值类型 四、价值高度的五个标记 第三节 实践之理 一、好恶之理 二、善恶之理 三、应然之理 四、本质之理和本体之理第三章 心之本体 **节 天理与良知 一、从天理到良知 二、良知的感性内涵 三、良知即是天理 四、良知即天道 五、存在本体与价值本体 第二节 已发与未发 一、已发未发之所指 二、已发未发之相分 三、已发未发之相即 四、心之本体即心之本然 第三节 至善与无善无恶 一、性的含义 二、性气相即 三、性之至善 四、性之无善无恶 五、性无定体与论无定体 第四节 存在与自由 一、存在感与自由感 二、自然欲求与不自然欲求 三、立志与立诚 四、价值的选择与实现第四章 格物致知 **节 格物论 一、朱子的格物论 二、从亭前格竹到龙场悟道 三、格物的目的 四、格物的方法 第二节 致良知 一、良知说的雏形 二、良知说的提出与工夫内涵 三、良知说的理论涵摄 第三节 四句教 一、天泉证道 二、从本源上悟入 三、一悟本体即是功夫 四、究极之说第五章 圣人气象 **节 理想人格 一、人格的含义 二、人格的志向 三、人格的榜样 四、理想人格的类型 五、圣人气象 第二节理想境界 一、理想境界的基本类型 二、理想境界的经验类型 三、伦理境界与道德境界 四、道德境界与自由境界 五、自由境界与超越境界 第三节 自由之路 一、上向超越 二、内向超越 三、外在超越 四、人的使命参考文献索引

封面

七情之理-王阳明道德哲学的现象学诠释

书名:七情之理-王阳明道德哲学的现象学诠释

作者:陈清春

页数:未知

定价:¥70.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010164304

PDF电子书大小:111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