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1966-革命历史叙事的生成与建构

本书特色

[

陈灵强*的《革命历史叙事的生成与建构》以十七年革命历史叙事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成动力、实践形态、阐释体系、规范调整、审美建构等方面作了充分挖掘与阐释,突破了固有的模式,从一个新的视角考察一种特殊文类,对其做出切近历史合理性的科学评价与分析;拓展了文学中“文类”研究视域,将文学范畴的革命历史小说和非文学范畴的革命回忆录及其泛文本都纳入到革命历史叙事范畴中,进行考察和研究,对问题、现象的看法拥有新的宽阔视野,由此带来新的研究格局。

]

目录

导言一、研究对象:十七年“革命历史叙事”生成与建构二、研究现状三、研究内容与创新目标四、研究方法
**章 新历史观·作者·读者**节 “革命历史叙事”生成的动力之一——“新历史观”一、“新历史观”的基本核仁和内涵延伸二、“新历史观”的历时演变三、从“自在”到“自为”——“新历史观”意识形态功能第二节 “革命历史叙事”生成的动力之二——“作者”与“读者”一、“作者”的认同与实验二、“读者”的期待与推助
第二章 “历史”与“文学”**节 “新历史观”观照下的“历史”与“叙事”一、“新历史观”观照下的“革命历史”二、“新历史观”观照下的“革命历史叙事”第二节 “历史”的文本实践:从“历史”走向“虚构”一、“真实可靠”的历史叙述——对建国十七年“历史的革命历史叙事”的常识性解读二、指向明确的口述历史——对建国十七年“历史的革命历史叙事”基本。特征的描述三、从“历史”走向“虚构”——“历史的革命历史叙事”的本质性、审美化表达倾向第三节 “文学”的文本实践:从“虚构”走向“历史”一、“新历史观”与革命历史小说——革命历史小说是建国十七年“文学的革命历史叙事”实践“新历史观”的主体二、指向明晰的“转述”历史——对建国十七年“文学的革命历史叙事”基本特征的描述三、从“虚构”走向“历史”——“文学的革命历史叙事”的政治实践与历史化表达
第三章 审美·认知·伦理**节 审美观照:“革命历史叙事”的情节 编排模式一、喜剧模式二、浪漫故事模式第二节 认知运作:“革命历史叙事”的论证阐释模式一、“机械论”论证阐释模式二、“有机论”论证阐释模式三、“形式论”论证阐释模式第三节 伦理追求:“革命历史叙事”意识形态阐释模式、一、“新历史观”的伦理追求二、“革命历史叙事”的政治伦理实践
第四章 “共时”与“历时”**节 “革命历史叙事”规范与调整的共时考察一、“先扬后抑”——以《保卫延安》为例二、“时扬时抑”——以《青春之歌》为例第二节 “革命历史叙事”规范与调整的历时考察一、“革命历史叙事”的初倡与实践——新中国成立后至1957年前后二、“革命历史叙事”的繁荣与多姿——1957年一1962年前后三、“革命历史叙事”的纯化与统一——1962年后
第五章 承继与整合**节 民族因素的择取及其策略一、政治主题的传统言说——伦理化二、人物形象的传统气质——类型化三、叙述文体的民间印痕——“奇”“异”化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中国化状态一、“真实性”与“革命历史叙事”二、“典型性”与“革命历史叙事”三、“人民性”与“革命历史叙事”四、“浪漫主义”与“革命历史叙事”第三节 五四文学精神的弃取一、“个人”的隐秘留存二、“批判意识”的“所指”与“能指”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封面

949-1966-革命历史叙事的生成与建构"

书名:1949-1966-革命历史叙事的生成与建构

作者:陈灵强

页数:未知

定价:¥29.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010172286

PDF电子书大小:100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