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面名优水产品养殖实用技术-(养殖业篇)

节选

[

    发展湖泊水库等大水面名优水产品养殖,是水产
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进一步服务“三农”,促进
渔业和湖(库)区经济发展,加速农(渔)民增收致
富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淡水渔业中的大水面养
殖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也呈现出了新的特
点:一是大水面渔业发展由捕捞为主转移到以增养殖
为主;二是水产增养殖正朝着优质化、多样化的方向
发展,有力地促进渔业经济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
型转变;三是水产养殖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市场前
景看好。国家对“三农”的高度重视,为大水面渔业
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由于湖泊水库多为较偏
远地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在渔业发展新阶
段,必须充分发挥区域资源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
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通过不同优势品种的区域布局,
加快发展,*终形成“利用一片水域,开发一个品种
(产品),形成一个产业,发展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群
众”的生产经营新格局。与此同时,应该转变过去
 产、加、销’’的经营管理模式,代之以“销、加、
产”的经营管理新模式,即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售为
龙头,带动生产与加工,使渔业资源按照市场经济的
规律得到合理的配置,从而促进湖库渔业内的一、二、
三产业得到协调发展。
    我国湖库渔业发展新阶段,要跳出小农经济和计
划经济时代的圈子,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培育
和扶植龙头企业,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
营,以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指导渔业生产,使产业化
经营建立在坚实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依靠科技进步
与创新,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渔业增效,渔农
民增收。与此同时,严格规范无公害水产养殖,确保
水产品质量安全是当前渔业生产各个环节中的重中之
重,贯穿于湖库渔业生产的始终,这是提高国际市场
竞争力和国内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事关渔
业发展的兴衰成败。因此,必须引起水产部门的高度
重视,要严格执行农业部关于《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
理规定》,特别是在水质、苗种、饲料、肥料和渔药等
各方面,把好质量关,并严格水产品质量检测,确保
水产品质量安全。
    目前,我国各地开展湖泊水库增养殖的形式多种
多样,但大体上可分为大水面增养殖、围栏养鱼和网
箱养鱼三大类型。各类养殖方式有着不同的养殖技术
 措施,但归纳起来,主要是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优
质健康的苗种,合理的饲料供给,严格的病害防治和
防逃措施等。这些技术环节是有机的统一体,必须贯
穿于养殖的全过程。由于湖泊水库面积都较之池塘大
得多,建议各地渔民组建渔业协会,组织周围养殖生
产人员,以促进养殖生产发展为中心,开展生产经验
交流,提高生产技能;开展技术培训,普及养殖技术;
传递水产信息,组织水产品流通等,从而使水产养殖
生产和产品流通工作有序进行。
    本书从发展湖泊水库水产增养殖的角度,介绍了
河蟹、鲴鱼、鲟鱼、鳜鱼、银鱼和珍珠等优质水产品
的增养殖实用技术。并将不同的生产模式和各地的成
功典型也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目的是让广大的大水
面渔业从业人员能够从这些增养殖技术中得到补益,
在不同生产模式及典型中得到启发,从而取得更好更
佳的经济效益。在撰写本书过程中,参考了我国近年
来几乎所有大水面名优水产品养殖的研究成果,在此
对原研究人员的辛勤劳动致以谢意。同时,也恳请读
者和专家提出斧正意见,以促使我国大水面名优水产
品养殖业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编著者
    2007年10月

,

  第五章  大水面网箱养鳝技术
    近10年来,我国的黄鳝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围绕黄
  鳝生产的科研、加工、营销和出口贸易等相关产业也进入了
  一个新的阶段。如今,黄鳝不但货盈渔市、常年可见,而且
  个体腴肥,价格坚挺,尤其是在国内外两大市场的占有额不
  断增加,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致富作出了一定的贡
  献。然而,一些不利于黄鳝生产发展的因素也随之产生,诸
  如种苗供应不足引起的种苗市场混乱等。网箱养殖黄鳝,是
  利用湖泊、水库、池塘、河沟等水体架设网箱养殖黄鳝的一
  种新的养鳝形式,它将黄鳝养在网箱里,使箱内外的水流较
  好地得到交换。同时,使黄鳝生活在较小的箱体空间,减少
  其活动量,降低能量消耗,加速鳝的生长,是一种高密度集
  约化养殖方式。
        一、黄鳝生物学特性, 
    黄鳝俗称鳝鱼(见图)。各地对黄鳝有不同的称呼,如
  长鱼、罗鲜、无鳞公子等,古代称其为鲜鱼、黄鲜、黄囗
  等。有些国家称其为大米鳗鱼,日本则记作鲜。尽管黄鳝的
  体型像蛇类,但它是真正的鱼类,在分类学上属鱼纲、合鳃
  目、合鳃科、黄鳝亚科。在自然界,合鳃目的种类极少,其
  中黄鳝亚科的种类目前仅发现黄鳝一种。因此,市场上或广
 告中供应所谓“特大鳝种”、“泰国大鳝种”的信息,属于不
法商贩的虚假宣传,养鳝经营者千万不要上当受骗。
  (一)身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1.外部形态黄鳝的体形较为特殊,它不是通常淡水
鱼类那样的侧扁、纺锤形,而是前大后小的长蛇形身体。它
的身体可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等三个部分。
    (1)头部形态黄鳝的头部是身体*粗部分。头部从前
至后依次为口、鼻、眼、鳃孔等。它的口较大,很利于吞食
饵料。它有前鼻孔和后鼻孔各一对,前鼻孔像甲鱼(鳖)一
样位于口端(身体*前端),后鼻孔在眼睛前沿偏上一点的
地方。在正常情况下,黄鳝用前鼻孔进行呼吸,当外界条件
发生变化时,它就动用后鼻孔,这时的前鼻孔只吸不呼,而
后鼻孔则只呼不吸。用鼻孔呼吸是由于它的鳃退化而适应环
境的措施。黄鳝的一对眼睛较小,而且眼睛表面有一层透明
的皮膜遮盖,其视力极度退化,对外界的感觉是靠触觉、嗅
觉和特殊器官(如侧线孔)的感觉。
    与淡水四大家鱼相比,黄鳝的鳃孔较小,左右鳃孔在头
部腹面下颌后相连,呈V形。它有3对鳃,但整体上已退
化,无鳃耙,鳃丝短,呈羽毛状,共21~25条。尽管黄鳝
 是以肉食性为主的鱼类,但它无牙齿,只在第三、四鳃弓咽
鳃骨上有上咽齿,在第五鳃弓仅有的一块骨片上有下咽齿。
上、下咽齿均为细小绒毛状,这些决定了黄鳝摄食行为以吞
食为主。
    (2)躯干部特征通常鱼类身披鳞片,以此保护身体。
但黄鳝体表无鳞,呈全裸状态。代替鳞片保护体表的是大量
分泌的黏液。黄鳝游泳能力极差,行动方式以爬行为主。这
是由于一般鱼类参与游泳的鳍条和鳔,在黄鳝身体上发生严
重退化。它没有胸鳍和腹鳍,背鳍和臀鳍退化成皮褶状且与
尾鳍相连接。黄鳝具有发达的侧线,侧线位于身体两侧正
中,稍向内凹,但侧线孔细小,显得很不明显。
    黄鳝的躯体背部多为黄褐色,间有黑色小斑点。腹部橙
黄色,有淡色小斑点。其体长为体宽的23~31倍,为头长
的11~14倍;头长为吻长的4~6倍,为眼径的9~17倍,
为眼间距的6~8倍。   
    (3)尾部特征黄鳝的体型为前大后小的长蛇状,至尾
部*小。身体前部为管状,但自腹部开始由圆为侧扁,至尾
部*扁。尾鳍退化成皮褶状,与背鳍和殿鳍相连。
    2.内部结构
    (1)骨骼与消化系统
    ①骨骼系统:黄鳝的骨骼主要是背部的一条脊骨。这条
脊骨与头骨一起形成身体的中轴骨骼。它没有鲤科鱼类那样
众多的肌间骨(刺),附肢的骨骼仅残剩很少一部分,黄鳝
与黄颡鱼都属于少刺鱼,骨刺较少也是人们喜食它们的原因
之一。黄鳝骨骼生产的软骨素,是医学上治疗各种疾病的
药品。
    ②消化系统:黄鳝的消化系统由食道、胃和肠道组成。

]

内容简介

[

本书从发展湖泊水库水产增养殖的角度,介绍了河蟹、鲴鱼、鲟鱼、鳜鱼、银鱼和珍珠等优质水产品的增养殖实用技术。并将不同的生产模式和各地的成功典型也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目的是让广大的大水面渔业从业人员能够从这些增养殖技术中得到补益,在不同生产模式及典型中得到启发,从而取得更好更佳的经济效益。

]

目录

前言绪论 我国湖泊水库水产增养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一、湖库资源特点与经济地位 (一)湖库养殖概况 (二)水产增养殖发展概要 二、湖泊水库水产增养殖技术的进展 (一)人工放流技术 (二)资源增殖与保护技术 (三)集约化养殖技术 三、渔业环境与资源的研究 (一)水域渔业性能的评价 (二)环境变迁对增养殖的关系 四、湖泊水库水产增养殖展望 (一)鱼产潜力 (二)发展方向**章 银鱼移植与捕捞技术 一、银鱼移植增殖的效果与特点 (一)首次移植云南获得成功 (二)北方的成功移植 (三)南方水库的移植 二、银鱼的形态特征与分布 (一)银鱼类的共同特征 (二)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的特征  (三)银鱼的分布 三、银鱼的繁殖与生长 (一)银鱼的繁殖习性 (二)银鱼的生长规律 (三)银鱼的食性 (四)银鱼的水层分布 (五)银鱼种群及其特点 四、银鱼移入水体的条件 (一)生物学环境因子 (二)非生物学环境因子 五、移植增殖技术 (一)大银鱼的移植增殖 (二)太湖新银鱼的移植增殖 六、银鱼捕捞的渔具、渔法 (一)银鱼捕捞时期 (二)渔具、渔法 七、银鱼资源管理 (一)保护增殖资源的措施 (二)合理利用资源 八、银鱼加工 ……第二章 大水面河蟹放流及养殖技术第三章 翘嘴红鲌增养殖技术第四章 鲴鱼增养殖技术第五章 大水面网箱养鳝技术第六章 鳜鱼养殖技术第七章 鲟鱼养殖技术第八章 大水面培育珍珠技术第九章 微生态制剂在大水面的应用附录

封面

大水面名优水产品养殖实用技术-(养殖业篇)

书名:大水面名优水产品养殖实用技术-(养殖业篇)

作者:徐维烈

页数:292

定价:¥14.7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109121997

PDF电子书大小:46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