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口基础研究向国防领域的转化应用

节选

[

  《民口基础研究向国防领域的转化应用》:  接用于指导生产活动和作战实践。在国防领域,“知识形态”的基础研究成果一方面可以作为装备技术发展的基础,为武器装备研制提供理论支撑。如电磁波理论和X射线理论分别为雷达和X射线照相机的发明提供了理论基础。1922年,意大利的G.马可尼提出用无线电波探测物体的理论。根据此理论,20世纪30年代初,欧美一些国家开始研制探测飞机的军用雷达。1936年和1938年,美国和英国先后研制出能探测到数十千米外的飞机的脉冲雷达①。**次世界大战前,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研究阴极管放电现象时发现X射线,并发现其具有极强的穿透性,可以将隐藏在屋子内部的东西曝光在感光胶片上。**次世界大战时,技术人员基于此研究成果发明了X射线照相机,广泛应用于战场伤员救治,迅速精确地确定伤员体内弹片的位置,大大减少伤员出血量,减轻伤员的痛苦,缩短康复时间。另一方面,“知识形态”的基础研究成果也可以直接应用于作战,指导作战行动。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法西斯德国实施“无限海战”,利用潜艇袭击盟军的商船。开始阶段,盟军的商船采用分散策略通过德军潜艇封锁的海峡,但经常被德军发现,损失惨重。后来,数学家通过概率分析发现集中通过德军潜艇封锁的海峡时被发现的总概率更少。盟军采用集中通过策略后,盟军商船的损失果然大大减少。  由于“知识形态”基础研究成果主要是理论、原理、方法等知识,一般不能直接应用,需先首先转化为技术、产品,或者进入人的知识结构、影响人的思维,才能*终应用。“知识形态”基础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既需要对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也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支撑条件,对转化过程具有较高的要求,一般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转化应用。一种是成果供体通过多种途径(论文发表、学术交流等)将成果移交或传递给成果受体,由其结合具体应用实践进行技术开发、扩展应用,实现转化应用。这种方式适用于成果受体对该基础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技术理解力和技术支撑条件的情况。另一种是成果供体针对相关的应用需求或应用实践,直接在基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开发和实践应用,实现基础理论向应用实践的转化。  2.智性形态:“人”化的成果  基础研究在产生论文、报告等知识形态成果和工具、材料等物化的物形形态成果的同时,也会培养大量高素质基础研究人员。这些基础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培养掌握的大量难以用文字表达、不易于扩散的经验等隐形知识,就是“智性形态”基础研究成果,是一种“人”化的成果。“智性形态”的基础研究成果具有“隐形”“积累时间长”“不易扩散”等特点。“隐形”是指这类形态的成果一般内含于研究人员的能力素质,难以用文字简单明了地直观表述出来;“积累时间长”是指这类成果是研究人员在长期基础研究工作中形成的经验总结和知识积累,是经过长时间的累积产生的;“不易扩散”是指这种成果一般依附于独立的基础研究人员,很难将其直接转移给别人,或形成可显示表述的知识,可直接应用的产品。  “智性形态”成果的载体是从事基础研究的研究人员,他们在长期开展基础理论创新和实践的过程中,积累沉淀了大量的科学理论知识,培养了丰富的研究创新技能,煅塑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为其快速、高效地开展相关创新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如从事无线天文基础研究的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会开展大量的计算机程序开发、无线接受器构建、数据分析处理算法设计等工作,可以为其以后从事电信、计算机等行业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智性形态”成果向国防领域的转化应用,主要通过掌握大量隐性知识的基础研究人员参与国防相关技术研究或直接参与作战应用两种方式进行。  作为“智性形态”成果载体的创新人才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储备,经历过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训练,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能够在经济、社会、科技、军事等多个方面有效发挥作用。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在基础研究中培养的“智性形态”成果源源不断地进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工业、企业等各行各业,大大提升了现代社会的创新能力。①  3.物形形态:“物”化的成果  “物形形态”基础成果指基础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可直接应用的物化成果,如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新材料,为保障研究工作顺利进行而发明的新仪器、新设备等,是一种“物”化的成果,也是一种“物”化的知识。比如,英国化学家珀金(Perkins)在基础化学的研究过程中,发明了合成茜素。化学家拜尔在有机化学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人工合成靛蓝,为靛蓝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20世纪90年代,清华大学开展了基础研究“X波段(3cm)微型电子直线加速结构的研究”,掌握了研制X波段驻波加速管的关键技术,研制出**只X波段2MeVB全密封轴耦合驻波加速管,并直接应用于车载移动集装箱式检测系统。又比如,化学家在基础研究过程中,为区分物质中不同原予以及相邻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发明了核磁共振仪,就是一种典型的“物形形态”基础研究成果。“物形形态”基础研究成果作为一种物化的研究成果,与其他类型的基础研究成果一样,也可以向应用技术领域转化,推动应用技术发展,甚至可以直接进行应用,满足相关的应用实践。  由于基础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运行规律,主要成果是新理论、新原理等,“物形形态”基础研究成果在所有基础研究成果中所占的比例*少。  ……

]

内容简介

[

  《民口基础研究向国防领域的转化应用》以“民口基础研究向国防领域的转化应用”为研究目标,从基础研究理论问题入手,探悉了影响基础研究转化应用的基本要素,梳理了基础研究转化应用的发展历程及主要启示,总结归纳了军事强国的相关经验做法,剖析了新时期基础研究的发展特征及其转化应用的时代要求,在此基础上,着眼我国民口基础研究向国防领域转化的矛盾问题,提出了推动民口基础研究向国防领域转化应用的总体构想、转化模式、重点领域和对策建议。

]

目录

第1章 对基础研究理论问题的认识1.1 “基础研究”说法的由来1.2 基础研究的概念内涵1.3 基础研究的成果形式1.4 基础研究的一般特征1.5 基础研究在国防建设中的战略地位第2章 影响基础研究转化应用的基本要素2.1 基础研究水平2.2 人才队伍2.3 条件基础2.4 转化机制2.5 文化环境2.6 转化应用流程第3章 基础研究向国防领域转化应用的历史演变3.1 16世纪以前:基础研究转化应用的自然经验阶段3.2 16世纪至19世纪中期:基础研究转化应用的个体自觉阶段3.3 19世纪中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国家参与基础研究成果转化阶段3.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国家主导基础研究成果转化阶段3.5 基础研究引发的科技革命与军事变革3.6 历史启示第4章 军事强国推动民口基础研究向国防领域转化应用的经验做法4.1 军事强国推动民口基础研究向国防领域转化应用的基本情况4.2 军事强国推动民口基础研究成果向国防领域转化应用的主要特点4.3 经验启示第5章 我国民口基础研究向国防领域转化应用的发展历程及现状5.1 我国民口基础研究向国防领域转化应用的历史实践5.2 我国民口基础研究向国防领域转化应用现状5.3 我国民口基础研究向国防领域转化应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第6章 新时期基础研究的发展特征及其转化应用的时代要求6.1 新时期基础研究创新发展的特征趋势6.2 推动民口基础研究向国防领域转化应用的新要求第7章 推进民口基础研究向国防领域转化应用的基本构想与方法7.1 指导思想与原则7.2 总体思路与目标7.3 主要模式与方法第8章 推进转化应用需重点关注的若干基础研究领域8.1 应用数学领域8.2 物理学领域8.3 应用力学领域8.4 化学领域8.5 空间科学领域8.6 海洋科学领域8.7 地球科学领域8.8 生物及生物交叉科学领域8.9 信息科技领域8.1 0 材料和制造科技领域第9章 推进民口基础研究向国防领域转化应用的措施建议9.1 立足国家、军队现有管理体制,建立军方主导、运行高效的组织管理体制9.2 着眼当前军民双方信息交流不畅的客观实际,建立形式多样、顺畅便捷的信息交流机制9.3 针对不同基础研究领域的特点和武器装备发展的需求,建立科学合理、分类实施的评估遴选办法9.4 立足现有的国防科研计划体系、充分考虑不同类型成果转化的要求,建立衔接配套、灵活多样的转化支持机制9.5 充分认识基础研究转化的高风险、高回报过程,在转化全生命周期建立积极稳妥、效益优先的风险控制机制9.6 着眼充分调动相关参与主体推动转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尊重主体、充满活力的转化激励机制9.7 充分发挥成功案例和试点领域在推动转化工作的引领示范作用9.8 充分发挥军队综合性大学在基础研究创新和转化应用中的独特作用

封面

民口基础研究向国防领域的转化应用

书名:民口基础研究向国防领域的转化应用

作者:刘书雷

页数:156

定价:¥69.0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118112979

PDF电子书大小:134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