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析与规划教程

节选

[

**章 区域与区域系统:
区域是区域分析与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区域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是我们的永恒主题。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熟练掌握区域、区域系统的概念,认识区域系统的主要特性和演化规律,学会用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去研究区域,把握区域结构分析的主要方法和指标。
  **节 区域
  一、区域的概念:
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中把区域视为动态的有机整体,它是一个有意义的地区,不是任意划定的一块地区。例如,在北纬30°~60°,东经100°~120°,这样用经纬度划定的地区,对于建筑学家、测量学家等可能是有意义的,但对区域分析与规划来说是没有意义的。故此,我们可以把区域定义为:“区域是地球表面(层)上被某种特征(特别是具有社会经济学意义的特征)所固定的空间系统。”
一般情况下,区域是指地表的二维平面;但对较小区域,如一个城市,常指三维空间。
中国是一个区域,特征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东北地区是一个区域,特征是以沈阳为中心形成了内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经济系统,有统一的电网,有相对独立、完善的交通网、通信网……
这就是说,区域是地球表面的一个空间系统。所以,有时我们也称区域为区域系统。只是我们称区域时,更多的是强调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称区域系统时,更多的是强调研究对象的内在整体性。
  ……

]

内容简介

[

1999年以后,国内陆续出版了多部关于区域分析与规划的教材。其中影响*大的是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老师编著的面向21世纪的同名教材。这三位先生是我们的父辈,他们扎实的地理学功底、高瞻远瞩的驾驭课程的能力,是我望尘莫及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把他们的教材作为*重要的参考书。本次修订也参阅了他们的一些成果。
尽管全国地理教学指导委员会曾把区域分析与规划这门课作为地理学专业的主干课,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形成“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的公认体系,甚至有的学校还不开设这门课程。我们在讲课中经常为这门课与“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等课程的交叉、重复而苦恼。这次修编也没有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仍大量参阅了李晓建主编的面向21世纪教材《经济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吴殿廷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区域经济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企盼应用此教材的老师结合各自学校的实际酌情调整教学内容。

]

目录

**章 区域与区域系统 **节 区域  一、区域的概念  二、区域的类型和特征 第二节 区域系统  一、系统和系统科学  二、区域系统的特征  三、区域经济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四、区域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五、区域系统的演化与控制 第三节 区域分析与规划的教学内容体系设计  一、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考虑  二、课程内容体系第二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节 区域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一、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  二、区域发展的内涵和表现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性和阶段性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 第三节 区域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演变  一、三次产业与配**克拉克定理  二、工业化过程和霍夫曼定理  三、从物质经济到知识经济 第四节 区域发展过程中空间结构的变化  一、区域经济的不平衡运动规律  二、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模式 第五节 区域发展过程中的城镇化  一、城镇的地位和作用  二、城镇化是客观的必然趋势  三、城镇化的一般规律  四、城镇化对于我国的特殊意义 第六节 人地关系变化和环境库兹涅茨规律   一、人地关系的三个阶段  二、环境库兹涅茨规律第三章 区域发展规划的理论基础 **节 区位与区位理论   一、区位及其类型  二、区位论及其发展  三、农业区住论与农业用地的空间变化规律  四、工业区位与工业生产的地域组织  五、中心地理论和城市等级规模分布 第二节 距离衰减原理和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一、距离衰减原理  二、空间扩散  三、引力模式和潜能模式  四、点与点之间相互作用模型体系 第三节 规模经济与产业集聚理论  一、规模经济论  二、产业集群论 第四节 区域分工与合作理论  一、地域分工理论  二、区域合作理论……第四章 区域开发及其决策第五章 区域发展总体规划第六章 区域分析与规划方法第七章 区域分析与规划实践参考文献后记

封面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程

书名:区域分析与规划教程

作者:吴殿廷 等编

页数:347

定价:¥36.0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4-01

ISBN:9787303091638

PDF电子书大小:31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