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程序设计

本书特色

[

全书分为传统飞行程序设计和PBN程序设计两部分。*章至第九章为传统程序设计部分,第十章至第十六章为PBN程序设计部分。本书在讲述飞行程序设计准则的同时,安排了一定数量的例题,以加深读者对设计准则的理解。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熟悉和了解飞行程序设计的原理和准则,初步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本书可作为航行情报及其他专业方向飞行程序设计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飞行程序设计人员的参考资料。

]

内容简介

[

本书结合编写人员多年教学和机场飞行程序设计的经验编写而成,内容由浅入深,详细地介绍了飞行程序的基本原来和设计准则,便于读者学习和掌握。

]

作者简介

[

戴福青,教授,硕士研究生学历。1983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1983年8月至今,在中国民航学院任教。其中,1996年公派赴法国国立民航大学留学,获航空运营专业硕士学位。先后担任航空情报服务、航图、飞行程序设计、空域规划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从事空域规划、空管发展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累计主持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

]

目录

目录
**部分 传统导航程序设计
第1章 绪论 3
1.1 飞行程序设计的概念 3
1.1.1
飞行程序设计的准则 3
1.1.2
飞行程序的类型及结构 4
1.1.3
飞行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影响因素 9
1.1.4
飞行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 11
1.1.5
飞行程序设计的工作任务 12
1.2 飞行程序设计的参数 12
1.2.1
航空器的速度 12
1.2.2
与风相关的参数 15
1.2.3
计量单位 18
1.3 终端区定位点及定位容差 18
1.3.1
导航容差 19
1.3.2
终端区定位点的实际应用 23
1.4 超障保护区和超障余度 25
1.4.1
超障保护区 25
1.4.2
超障余度 26
1.4.3
程序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 27
1.5 *低扇区高度(MSA) 27
1.5.1
扇区的范围及划分方法 27
1.5.2
*低扇区高度的确定 28
1.5.3
相邻电台使用联合扇区 28
第2章 离场程序设计 29
2.1 概述 29
2.2 直线离场 29
2.2.1
航迹设置要求 29
2.2.2
保护区绘制方法 30
2.2.3
障碍物鉴别面(OIS) 33
2.2.4
*小超障余度(MOC)和程序设计梯度(PDG) 34
2.3 转弯离场 35
2.3.1
指定高度/高转弯离场 35
2.3.2
指定点转弯离场 39
2.4 全向离场 44
2.4.1
转弯起始区 44
2.4.2
转弯区 45
2.4.3
障碍物鉴别 45
第3章 航路设计 47
3.1 航路设置的基本原则 47
3.2
VOR航路 47
3.2.1
确定保护区的基本原则 47
3.2.2
导航系统使用精度 48
3.2.3
保护区的确定 49
3.2.4
超障余度 52
3.2.5
*低航路高度(MEA) 52
3.3
NDB航路 52
3.3.1
导航系统使用精度 52
3.3.2
保护区的确定 53
第4章 非精密直线进近程序设计 55
4.1 进近程序的结构和模式 55
4.1.1 进近程序的航段结构 55
4.1.2 进近程序的模式 56
4.2 进场航段设计 59
4.2.1 航迹设置 59
4.2.2 保护区绘制方法 60
4.2.3 超障高度/高(OCA/H)的计算 62
4.2.4 下降梯度的要求 63
4.3 起始进近航段设计 63
4.3.1 航迹设置 63
4.3.2 保护区绘制方法 64
4.3.3 超障高度/高(OCA/H)的计算 67
4.3.4 下降梯度 67
4.4 中间进近航段设计 67
4.4.1 航迹设置 67
4.4.2 保护区绘制方法 68
4.4.3 超障高度/高(OCA/H)的计算 70
4.4.4 下降梯度 71
4.5 *后进近航段设计 71
4.5.1 航迹设置 71
4.5.2 保护区绘制方法 72
4.5.3 超障高度/高(OCA/Hf)的计算 73
4.5.4 下降梯度 75
4.5.5 *后进近定位点的*佳位置 75
4.5.6 梯级下降定位点 76
4.5.7 计算超障高度/高时可以不考虑的障碍物 76
4.5.8 VSS目视航段保护 77
4.6 目视盘旋程序设计 78
4.6.1 航迹对正 79
4.6.2 目视盘旋区 79
4.6.3 超障余度 80
4.6.4 不考虑超障余度的目视盘旋区 81
第5章 非精密复飞程序设计 82
5.1 复飞航段的结构及复飞的类型 82
5.1.1 复飞点(MAPt)及其容差区 83
5.1.2 过渡容差(X) 84
5.2 直线复飞 84
5.2.1 航迹设置 84
5.2.2 保护区 85
5.2.3 超障余度 87
5.3 转弯复飞 88
5.3.1 指定高度/高转弯复飞 88
5.3.2 立即转弯复飞 93
5.3.3 指定点转弯复飞 94
第6章 基线转弯程序设计 98
6.1 起始进近航段 98
6.1.1 航迹设置 98
6.1.2 保护区 99
6.1.3 超障余度及超障高度/高的计算 104
6.1.4 下降率 104
6.2 中间进近航段 105
6.2.1 航迹设置 105
6.2.2 保护区 105
6.2.3 计算出航时间 106
6.3 *后进近航段 107
6.3.1 保护区 107
6.3.2 超障余度 107
6.3.3 下降梯度 108
6.3.4 梯级下降定位点 108
第7章 直角航线程序及等待程序设计 109
7.1 直角航线程序 109
7.1.1 直角航线程序的结构 109
7.1.2 直角航线进入程序 110
7.2 直角航线模板 110
7.2.1 基本参数 110
7.2.2 模板的绘制及计算 111
7.3 直角航线保护区 117
7.3.1 基本保护区 117
7.3.2 全向进入保护区 117
7.3.3 保护区的缩减 119
7.3.4 反向和直角程序的简化保护区画法 121
7.4 等待程序设计 122
7.4.1 等待航线的形状与有关术语 122
7.4.2 进入程序 123
7.4.3 等待程序航空器的指示空速 124
7.4.4 超障余度 125
第8章 ILS精密进近程序设计 126
8.1 概述 126
8.1.1 仪表着陆系统的组成及其布局 126
8.1.2 对仪表着陆系统性能的要求 127
8.1.3 ILS进近程序结构 127
8.2 精密航段障碍物的评价 128
8.2.1 障碍物限制面 128
8.2.2 使用基本ILS面评价障碍物 132
8.2.3 使用OAS面评价障碍物 134
8.3 确定精密航段的*低超障高(OCHPS) 139
8.3.1 评估障碍物 139
8.3.2 分析复飞障碍物 139
8.3.3 计算精密航段的OCHPS 140
8.3.4 精密航段OCHPS的计算举例 141
8.4 起始进近航段 144
8.5 中间进近航段 145
8.5.1 航迹设置 145
8.5.2 保护区 145
8.5.3 起始进近为反向或直角航线的中间进近区 147
8.6 精密航段后的复飞 148
8.6.1 确定起始爬升点的位置 148
8.6.2 直线复飞 148
8.6.3 转弯复飞 149
8.7 只有航向台或ILS下滑台不工作 152
8.7.1 总则 152
8.7.2 中间进近 152
8.7.3 *后进近航段 153
8.8 航向台偏置 154
8.8.1 航向道偏离跑道中线的使用 154
8.8.2 总体布置 154
8.8.3 超障余度 154
第9章 推测(DR)航迹程序设计 155
9.1 总则 155
9.1.1 作用 155
9.1.2 程序设计使用的参数 155
9.1.3 航迹结构 156
9.2 U型推测航迹程序 156
9.2.1 航迹设置 156
9.2.2 保护区 158
9.3 S型程序 159
9.3.1 航迹设置 159
9.3.2 保护区 160
第二部分 PBN程序设计
第10章 基于性能导航基本概念 165
10.1 基于性能导航发展 165
10.1.1 区域导航(RNAV) 165
10.1.2 所需导航性能(RNP) 166
10.1.3 基于性能导航(PBN) 166
10.1.4 空域概念的革新 167
10.2 导航系统与性能要求 168
10.2.1 定位方式 168
10.2.2 机载设备 169
10.3 PBN可用的导航规范 173
第11章 PBN程序航迹设计的特殊要求 176
11.1 航路点及航段要求 176
11.1.1 航路点类型与命名 176
11.1.2 航路点精度与误差 177
11.1.3 航段长度 178
11.2 航径终止码 181
11.2.1 航径终止码的概念 181
11.2.2 PBN程序可用的航径终止码 183
11.2.3 航径终止码的应用 185
11.2.4 使用各航径终止码所要求提供的数据 187
第12章 基于GNSS的离场程序设计 188
12.1 直线离场程序设计 188
12.1.1 航迹设置 188
12.1.2 保护区 188
12.1.3 超障与爬升梯度计算 192
12.2 指定点转弯离场程序设计 192
12.2.1 航迹设置要求 193
12.2.2 保护区 193
12.2.3 超障与爬升梯度计算 198
12.3 指定高度转弯离场程序设计 198
12.3.1 航迹设置要求 198
12.3.2 保护区 198
12.3.3 超障与爬升梯度计算 201
12.4 固定半径(RF)转弯离场程序设计 202
12.4.1 航迹设置与参数 202
12.4.2 保护区 203
12.4.3 障碍物评估 205
第13章 基于GNSS的非精密进近程序设计 207
13.1 进近类型 207
13.2 T型、Y型设计概念与终端区进场高度 207
13.3.1 T型、Y型设计概念 207
13.3.2 终端区进场高度 209
13.3 PBN进近程序设计 213
13.3.1 航迹设置 213
13.3.2 保护区 214
13.3.3 超障评估与下降梯度计算 220
13.4 非精密复飞程序设计 221
13.4.1 复飞点要求 221
13.4.2 航迹设置 221
13.4.3 保护区 221
第14章 气压垂直导航(Baro-VNAV)程序设计 225
14.1
Baro-VNAV的原理 225
14.2
APV航段及障碍物评估面 226
14.2.1
APV航段航迹设置 226
14.2.2
APV航段障碍物评估面(OAS) 229
14.3
APV航段OCH的计算 232
14.3.1
障碍物分类 232
14.3.2
进近障碍物OCH的计算方法 233
14.3.3
复飞障碍物OCH的计算方法 233
14.3.4
HL对机场标高和非标准垂直航迹角的修正 234
第15章 DME/DME RNAV程序设计 235
15.1
设备要求 235
15.1.1
机载设备要求 235
15.1.2
地面设备要求 235
15.2
DME/DME导航离场航路点精度及半宽计算 236
第16章 RNAV等待程序设计 238
16.1
PBN等待类型 238
16.1.1
航路点等待 239
16.1.2
区域等待 239
16.2
航路点等待保护区绘制 239
16.2.1
模板构建 239
16.2.2
基本保护区构建 240
16.2.3
进入保护区构建 241
16.3
*低等待高度的计算 241
参考文献 242

封面

飞行程序设计

书名:飞行程序设计

作者:戴福青

页数:未知

定价:¥39.0

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12131996

PDF电子书大小:34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