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中亚石油安全与共享

本书特色

[

  《“一带一路”:中亚石油安全与共享》主要介绍了中亚人文地理、石油资源与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以及在此复杂背景下,如何借助“一带一路”,实施国际反恐合作,从而选择更好途径维护中亚的石油安全与资源共享。《“一带一路”:中亚石油安全与共享》从地理、历史、理论事实等方面进行叙述,内容丰富,对“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推动中国与中亚发展合作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目录

第1章 “心脏地带”:中亚的地缘战略地位中亚地处亚欧大陆腹心。中亚自然地理环境并不优越,但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族征战的舞台、周边大国的必争之地。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匈奴、汉帝国、突厥、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俄国等,先后攻打、征服中亚。从俄国时期到苏联时期,中亚五国作为一个大国的一部分,成为可悲的隔绝国际交通的地理屏障。在全球化时代,独立后的中亚,不再仅仅充当国际通道的角色,其地缘战略地位变得更为重要。荒漠、绿洲与草原马背民族的历史舞台俄国征服中亚与地理隔绝中亚五国的独立与地缘战略地位的提升第2章 中亚的油桶:世界石油的新惊喜从19世纪人类开始大规模开采与利用石油以来,石油与现代社会的生产与生活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习惯于现代生活方式的人们越来越依赖于对石油的使用。目前世界各国对石油的消费需求都在不同程度的增加,在可靠的替代能源找到之前,人们不得不为如何维持石油的开采与消费而担忧。苏联时期就盛产石油的里海地区,20世纪末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储量,于是这里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中亚石油给世界带来了新的惊喜。现代社会的石油依赖世界的油桶忧虑“第二个波斯湾”的发现与纷争围绕里海石油的大国竞逐第3章 “双泛主义”:威胁中亚政治安全的文化毒瘤今天中亚五国境内,在史书记载中*早出现的是属于游牧文化类型的塞种文化。在不断遭受外族入侵的情况下,古代中亚文化虽变动频繁却长期属于游牧文化类型。6世纪突厥人征服中亚以后,形成了从游牧文化向草原文化过渡的文化。从8世纪中期开始,伊斯兰文化迅速传播开来。苏联解体前后,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双泛”的泛滥,成为严重威胁中亚政治稳定的文化因素。历史上的中亚文化沙特阿拉伯与泛伊斯兰主义在中亚的传播“奥斯曼遗产”:泛突厥主义“双泛主义”对中亚政治安全的消极影响第4章 飘向中亚石油产区的硝烟:中亚极端恐怖主义的暴力巴斯马奇运动是发生在20世纪上半叶的以中亚突厥人为主的穆斯林主要针对苏联政权的暴动。这一暴动已成为今天中亚极端主义分子的重要精神资源。在国际伊斯兰极端主义运动演变为政治运动,圣战观念的性质发生畸变的情况下,中亚恐怖主义出现了。伊扎布特(伊斯兰解放党)等大量恐怖组织活跃于中亚,地形独特的费尔干纳盆地因利于恐怖分子藏身而成为中亚的火药桶。它连接着周边三大火药桶,成为国际恐怖主义的枢纽。恐怖主义暴力的硝烟,正向中亚石油产区飘近。……第5章 合作与博弈:中亚油桶与中国石油安全第6章 护住油桶:上海合作组织的努力第7章 “一带一路”:中亚油区硝烟飘远的新希望后记参考文献

封面

一带一路中亚石油安全与共享

书名:一带一路中亚石油安全与共享

作者:李学林

页数:未知

定价:¥68.0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18315925

PDF电子书大小:121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