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与广东文艺40年

相关资料

[

一、 来源:《南方日报》副刊文艺评论,2020-05-09
风云时代的精神印记 ——评《改革开放与广东文艺40年》
王晓娜

《改革开放与广东文艺40年》是一部近90万字、厚达820页的专著,该书以炽热的笔触和灵动的语言,梳理了广东40年文艺发展演变轨迹,翔实而客观地呈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文学、影视、音乐、美术书法和戏剧等诸艺术领域的勃兴与风采、成就及经验,折射出广东人与时代风雨同行的文化品格和精神印记。
作为“时代记录者”,本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时代变迁下广东人思想史的演绎和写照。正如法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丹纳所说,时代是影响艺术发生、发展的要素之一。身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其文艺的发展自然与社会、与人的命运在时代推动和裹挟下的精神成长密不可分。中国人在20世纪前80年间形成的模式化思维,到了改革开放时期,依然有剩余和残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中国人的价值选择和思想走向,所以改革开放重在思想的改革开放,必须要有新思想的出现和新观念的建立,新旧思想纠结对抗,不破不立,立在其中。广东文艺界在推动思想解放运动方面为全国树立了榜样。陈国凯的《我该怎么办》、刘斯奋的《白门柳》、章以武的《雅马哈鱼档》、戴厚英的《人啊,人!》、《花城》杂志创刊号、华夏的《被囚的普罗米修斯》、郭小东的《中国知青部落》、曹征路的《那儿》等小说,程贤章、李钟声、洪三泰等对报告文学的贡献,林贤治、莜敏、范若丁、卢锡铭、黄国钦、詹谷丰、艾云等人的散文,《南方日报》批判“文艺黑线论”的文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艺术”“批判现实主义”“知青文学”等观点和概念的提出,“朦胧诗”争论的发起,“粤派批评”文化名片的打造,通俗文学和打工文学在广东的发源,以影视剧《情满珠江》《公关小姐》《雅马哈鱼档》《骡子与金子》等为代表的广东影视业的繁荣,以《碧血黄花》《弯弯的月亮》《涛声依旧》等为代表的广东流行音乐文化的辉煌,从“二高一陈”到关山月、黎雄才、陈金章、梁世雄等名家对广东美术界的贡献,以及以《乱世缘》《特区人》《南方的风》等为代表的广东戏剧的活跃,均在那个各种文艺思潮不断拉锯较量的时代背景上,留下了一个个斑斓的印记,为广东的思想改革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书写40年,但不为“40年”这一时间所限,改革开放与岭南文化的结合碰撞是各文艺门类之间共通共融的精神内核。于该书来讲,“40年”是一个纵向的物理时间坐标,横坐标囊括文学、影视、音乐、美术书法和戏剧诸艺术门类,纵横坐标看似被拘囿,实则具有开放性,它从同一的精神原点出发,分别向更广、更深的场域延伸,使看似壁垒森严的各艺术领域,在共同的哲学精神的观照下发生了肌理乃至灵魂上的联系。例如,写改革开放后的广东40年文学,不能不提改革开放前的欧阳山、秦牧和陈残云们,正是他们开辟了广东文学的江山。正如陈剑晖在导言中所写,“就文学创作方面来看,广东文学创作的黄金时期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正是有了《三家巷》《香飘四季》和《艺海拾贝》等优秀作品作为启蒙和积淀,后来的文艺创作者才能更好地“顺应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用一系列带着‘海韵’‘珠气’和‘鱼腥味’的小说、影视、音乐和美术,在中国内地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飓风,创作了许多的‘全国*’”。“40年”是逻辑时间上的“40年”,是深嵌于广东乃至中国百年文艺大变革时期的“40年”,是在历史时间长河中不断探索和发展的40年。
此外,该书的编撰体例,基于对改革开放以来广东40年文艺的“研究”,采用板块结构,对史、论两者各有倚重,评述结合,宏微观并进,有点有面,以理论梳理推动对作品的阐述,语言灵动鲜活,兼具学理性和可读性,力图在整理史实和记录图像的基础上,达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值得一提的是,该书对“粤派批评”现象作了充分的评析,梳理了这一文学批评现象的缘起与发展脉络及其贡献。“粤派批评”对推动广东文艺大潮的发展,对文艺精品的评价,以及对文艺现象的争鸣,都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良好的效应,可以说,粤派文艺评论与创作是广东40年文艺发展快速前进的双翼。在文学板块,旧体诗的创作被编排为一个独立的章节,这在其他文学史专著中几乎难以见到,也是本书编撰的一个亮点。

文艺的生命与经典价值*终取决于思想。对于文学思想的探索,任重而道远。以改革开放40年为主题的单一类型的文艺研讨会、艺术展、出版物,近年来或许涌现过许多,但以这么一本厚重、全面、综合性的文艺理论专著记录风云时代变幻下广东人心灵史及思想史的,《改革开放与广东文艺40年》当属开创了全国先河。
二、来源:羊城晚报(2020年5月17日)岭南文艺的 当代“史记”郭守运
《改革开放与广东文艺40年》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组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作为广东省委宣传部的主题出版物之一,该书由各个专业的名家和大师们参与撰写,*后由陈剑晖、徐南铁、郭小东统筹成书,这是新时期广东文艺发展史的一部*真实、*科学的“史记”。就时间而言,“40年”既是一个实指的时间,涵盖了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创作迎来了春满人间的一个具体阶段;又是一个虚指的时间,昭示着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四十不惑”,有着自己独特的品位、理性、价值判断和艺术风骨。岭南文化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分支,在当代中国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形态和艺术载体,无论是岭南画派、岭南书法、广府音乐、粤派诗歌等文艺作品,还是粤剧、广绣、龙狮、龙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在述说着大写的“文化岭南、开放广东”的故事。“南国有美,艺道无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衍生和分支,以广东文化艺术为主体的岭南文化,已经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时间里,凝聚、成型、传播了自己特有的内容和形式,成为当今中国地域文化的翘楚。就空间而言,广东作为岭南文化的中心地区,内承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千百形态的熏陶,外接港澳台等半殖民地文化和西方文艺浸染,在中西交融、古今融合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地域文化形态,与京派文化、海派文化、巴蜀文化、湖湘文化、吴越文化等并列而争辉。从明清时期延续至民国时期,直至新中国成立并延伸到改革开放时期,广东一直都屹立于对外商品输出、文化交流的桥头,历经欧风美雨、世事变迁。在这种特殊地域形态下,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为广东文学艺术的创作,既提供了充足的创作素材,也给予了*的艺术宽容。以地域文化的视野和角度,对广东文艺进行历史与逻辑的整体观察、综合分析,是这部皇皇巨著的*特色与价值所在。具体到广东文艺的体裁来说,广东文学、广东影视、广东音乐、广东美术和书法、广东戏剧这五个类别,精准地概括了中国在文艺领域*有影响和*有成就的艺术形式。就文学而言,无论是端庄宏大的《白门柳》等严肃文学,还是“打工文学”、“网络文学”等新鲜尝试,无论是粤派新诗还是广东散文,都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自己精彩的足迹。就广东影视而言,以珠江电影厂为代表的电影和电视剧制作,以《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为代表的国产动漫,都成为新时代广东影视的符号和标志,值得大书特书。就广东音乐而言,流行歌曲对于中国音乐的发展的贡献,是划时代的,陈小奇、李海鹰等音乐家创作了一大批流行全国的音乐;当然,广东音乐中的客家山歌、咸水歌等,也非常有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就美术书法而言,特别是近年来在岭南画派的基础上,广东美术家们不断在探索“新山水画”的各种可能,其艺术创新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以“岭南篆刻”为主题,广东已经连续主办了三届“岭南印学国际研讨会”及“中国印社社长高峰论坛”,出版了一系列作品集和文艺理论批评论文集,这对于弘扬广东篆刻和岭南书法艺术,促进书法篆刻的“粤派批评”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广东的美术家、书法家、篆刻家和文艺理论批评家们,无论是老一辈的先生还是新一代的中坚,都在传统和创新之间,不断探索前行,他们的成就已经借着现代化的传播媒介走向全国。就广东戏剧而言,粤剧的魅力,不仅在粤港澳地区,在北美和欧洲,也是极受欢迎的。四十年来的粤剧发展,不仅滋养了众多民族曲艺爱好者,也为加强民族团结和凝聚文化共识提供了精神养分。当然,广东文艺并不仅仅限于这五种体裁,其他种类的工艺美术、民间绝学还有很多,也同样取得了灿烂光辉的成就。可惜限于篇幅,只能期待有一部《改革开放与广东文艺40年》的“续编”或“补编”来继续传扬更多的广东文艺的杰出贡献了。就研究方法而言,《改革开放与广东文艺40年》立足于问题,升华为体系,完美地统一了“问题”和“主义”两个维度,引领了文学思想史写作的新风尚、新路径。自从20世纪九十年代“重写文学史”运动以来,历时性的、教材式的研究多种多样,但是这些理论著作大多流于介绍性的泛泛而言,介绍篇幅过多,学理针砭过少,学理性严重匮乏。《改革开放与广东文艺40年》的出版问世,对于中国当代文艺学研究学科而言,无疑是非常有时代针对性和学科建设性的一件事情。

]

本书特色

[

在总结广东改革开放四十年文艺的成就与经验,既具开放意识与现代视野,又带有文学史性质的描述与研究结合的专著,不仅能更好地展示广东文艺的实绩和力量,让“广东文艺”发出更响亮的声音,而且有助于配合推进广东省委提出的“岭南文化创新”的战略构想,增强广东文化的自信,提升广东文化的影响力,促进区域文化发展,从而在当前建设广东“文化强省”的进程中发挥积极的文化效应。
回顾、追溯40年广东文艺创作,我们欣喜地看到,无论是文学、影视、戏剧,还是音乐和美术,广东的文艺创作有不少走在全国的前列,有的甚至成为国内文艺的风向标。这一方面得益于广东经济建设方面的改革开放,一方面取决于广东的文艺工作者的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文化品格。他们传承了近现代以来岭南先贤“独领风骚,敢为天下先”的优质文化品格。
出版说明:
一、本书是一部旨在展示改革开放40年广东文艺的风采,梳理其发展历程,总结其成就与经验的专著。它既立足于当下文艺创作的现场,又采用了“述” “评”结合的方式,力图对入选作家、文艺家的成就和贡献,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在总结广东改革开放四十年文艺的成就与经验,既具开放意识与现代视野,又带有文学史性质的描述与研究结合的专著,不仅能更好地展示广东文艺的实绩和力量,让“广东文艺”发出更响亮的声音,而且有助于配合推进广东省委提出的“岭南文化创新”的战略构想,增强广东文化的自信,提升广东文化的影响力,促进区域文化发展,从而在当前建设广东“文化强省”的进程中发挥积极的文化效应。
回顾、追溯40年广东文艺创作,我们欣喜地看到,无论是文学、影视、戏剧,还是音乐和美术,广东的文艺创作有不少走在全国的前列,有的甚至成为国内文艺的风向标。这一方面得益于广东经济建设方面的改革开放,一方面取决于广东的文艺工作者的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文化品格。他们传承了近现代以来岭南先贤“独领风骚,敢为天下先”的优质文化品格。
出版说明:
一、本书是一部旨在展示改革开放40年广东文艺的风采,梳理其发展历程,总结其成就与经验的专著。它既立足于当下文艺创作的现场,又采用了“述” “评”结合的方式,力图对入选作家、文艺家的成就和贡献,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二、本书的研究范围涉及文学、影视、音乐、美术、书法、戏剧诸领域,时间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2018年,部分内容提到了广东文艺界2019年的新动态。
三、由于本书时间跨度较长,涉及的领域和作家、文艺家较多,故设定了如下一些标准:
1.文学板块,入选本书的作家,以获得“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 “茅值文学新人奖”“全国鲁迅文学奖”以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和其他省部级奖项为标准。个别富于潜力、有一定影响力的新锐作家例外。
2.影视板块,重点介绍的代表性人物,主要以“中国优秀电影艺术家”为标准。
3.音乐板块,因没有全国性或省部级的权威奖项,所以还是以作品为主,以是否拥有流传全国的作品作为代表性人物的入选标准。
4.美术书法板块,美术入选的代表性人物主要以历届主席、老一辈画家、教授或一级美术师为标准,书法的代表性人物主要以历届主席、“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老一辈书法家、“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获得者为入选标准。
5.戏剧板块,主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入选标准。
四、各部分编写者如下:
*编 改革开放与广东文学
主编:陈剑晖
副主编:程露林馥娜 陈鹭刘茉琳

第二编 改革开放与广东影视
主编:郭小东
副主编:易文翔

第三编 改革开放与广东音乐
主编:陈小奇
副主编:李广平

第四编 改革开放与广东美术书法
主编:许钦松
副主编:王嘉 陈向兵 张新英

第五编 改革开放与广东戏剧
主编:陈中秋 张晋琼

]

内容简介

[

这部具有当代岭南文学发展史特色的学术性专著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文艺繁荣发展的历程,展现了广东文艺40年来的发展轨迹和非凡成就。
该书凝聚了广东文艺工作者群体的担当意识和创新精神,该书的出版,不仅能更好地展示广东文艺的实力,擦亮广东文艺的品牌,而且有助于配合推进中共广东省委提出的“岭南文化创新发展”的战略构想,对增强广东文化自信,提升广东文化影响力,促进岭南文化发展,建设广东“文化强省”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书既是广东的文艺发展演变史,也是广东人的心灵史和精神史。
以描述和述评相结合为主要叙述方法,既强调学理性,又兼顾可读性。用鲜活优美、灵动诗性的文字来探讨改革开放、岭南传统文化与现当代广东文艺问题。

]

作者简介

[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组编
陈剑晖 徐南铁 郭小东 主编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是具有统战性、咨询性和荣誉性的工作部门,为正厅级建制。在文史方面的主要职能有:(1)组织馆员开展文史研究、编辑书刊,从事书画艺术创作;(2)组织和支持馆员参加各类学术探讨和学术交流活动;(3)组织和鼓励馆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活动;(4)组织、支持和鼓励馆员著书立说,编史修志,撰写回忆录;(5)出版发行具有岭南特色的历史性刊物《岭南文史》杂志;为馆员从事诗、书、画创作和交流,开展文史咨询服务以及开展港澳台海外联谊工作提供有利环境,以文会友,以艺会友,扩大爱国统一战线。
陈剑晖,华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广州大学资深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文史馆馆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鲁迅文学奖散文奖终评评委。出版专著13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刊发表200多篇论文。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组编
陈剑晖 徐南铁 郭小东 主编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是具有统战性、咨询性和荣誉性的工作部门,为正厅级建制。在文史方面的主要职能有:(1)组织馆员开展文史研究、编辑书刊,从事书画艺术创作;(2)组织和支持馆员参加各类学术探讨和学术交流活动;(3)组织和鼓励馆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活动;(4)组织、支持和鼓励馆员著书立说,编史修志,撰写回忆录;(5)出版发行具有岭南特色的历史性刊物《岭南文史》杂志;为馆员从事诗、书、画创作和交流,开展文史咨询服务以及开展港澳台海外联谊工作提供有利环境,以文会友,以艺会友,扩大爱国统一战线。
陈剑晖,华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广州大学资深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文史馆馆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鲁迅文学奖散文奖终评评委。出版专著13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刊发表200多篇论文。
徐南铁,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主编多种图书,并为大型理论专题片、纪录片等撰稿,先后获得“谷雨文学奖”、广州市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创作以及评论等,主要作品有《大道苍茫》、《“非典”的典型报告》、《母亲河》、《世纪移民》、《蝙蝠的意象》、《经济人生》等。先后获得”谷雨文学奖”、广州市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
郭小东,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广东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广东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广东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广东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中国知青部落》三部曲,中篇小说集:《雨天的曼陀罗》等。

]

目录

导言
**编 改革开放与广东文学
文学理论
**章 文艺“第二次解放”的突破口、立足点和前沿阵地
第二章 “经济文化时代”和广东文学特质及走向的讨论
第三章 “文化热”及其引发的地域文化研究热潮
第四章 新文化批评热潮
第五章 关于“粤派评论”丛书和“珠江文派”书系
小说
第六章 小说创作总论
第七章 20世纪80年代的小说创作
第八章 20世纪90年代代表性作家及其小说创作
第九章 21世纪以来的小说创作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网络小说的崛起
第十一章 线性的诗歌脉络
第十二章 开风气之先的诗歌活动与价值建构
第十三章 旧体诗创作及代表诗人
第十四章 现代诗及代表诗人
散文
第十五章 20世纪80年代:广东散文的发展与成熟
第十六章 20世纪80年代代表性散文家
第十七章 公共空间的拓展与新媒体散文的兴起
第十八章 20世纪90年代:多元蜕变中的广东散文
第十九章 21世纪的广东散文
报告文学
第二十章 与现实同行
第二十一章 报告文学代表作家
第二编 改革开放与广东影视
**章 复苏与探索
第二章 繁荣与发展
第三章 跨世纪转型
第四章 走进新时代
第三编 改革开放与广东音乐
**章 歌从港台来
——港台流行音乐对广东原创流行音乐的影响以及作用
第二章 风起岭南
第三章 陈小奇与李海鹰
第四章 为我们今天喝彩:解承强、毕晓世、张全复的创作
第五章 你在他乡还好吗:乡愁系列歌曲创作
第六章 广东流行音乐创作群体素描
第七章 南方摇滚
第八章 广东流行音乐的类型化创作
第九章 广东主要歌手述评:陈汝佳、毛宁、杨钰莹及其他
第十章 深圳流行音乐创作述评
第十一章 广东流行音乐的作品演唱会与理论研讨会
第十二章 广东严肃音乐创作
第十三章 从广东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看广东人的性格
第四编 改革开放与广东美术书法
**章 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美术概述
第二章 中国画
第三章 油画
第四章 版画
第五章 漫画
第六章 雕塑
第七章 水彩水粉
第八章 漆画漆艺
第九章 陶艺
第十章 书法篆刻
第五编 改革开放与广东戏剧
**章 文化先行数“**”
第二章 勇于探索不畏难(1990-1999)
第三章 深化改革迎阵痛(2000-2010)
第四章 借政策春风获自信(2011-2018)
第五章 政府工程推佳作
第六章 众人拾柴火焰高
第七章 戏剧报刊传播
第八章 创建品牌活动,引发“鲶鱼效应”
第九章 戏曲普查,摸清“家底”
第十章 40年广东戏剧创作
第十一章 戏剧理论:“边缘”之外仍可“圈点”
第十二章 广东地方戏曲及代表人物
后记

封面

改革开放与广东文艺40年

书名:改革开放与广东文艺40年

作者: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页数:812

定价:¥150.0

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01-01

ISBN:9787536165205

PDF电子书大小:128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