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甘至纯-甘草新论

节选

[

  《至甘至纯:甘草新论》:  在饮食烹调中,甘味身兼数职,既能矫味又能调色还能增效,从色泽上激发人们的向往,从口味上抓住人们的食欲,从作用上激发食物的性能。  3.甘草与烹调《黄帝内经》提出“甘入脾”“甘走肉”“以甘补之”“以甘缓之”;《本草备要》概括“甘者能补能和能缓”;《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提到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甘能补中气,中气旺则脏腑之精皆能四布,而驱其不正之气也”;《景岳全书》中云其“甘味至甘,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甘草具备典型甘味药物所有性能。  甘草的甜味容易被人体接受和喜爱,对于儿童尤甚。例如江浙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一个风俗,为了避免婴幼儿咬手指,同时帮助乳牙的萌出,人们常在婴儿手腕上缚上一段甘草根,作为磨牙棒任由其吮吸。又如许多孩童们钟爱的甜味零食,如用糖汁蜜渍果肉而成的蜜饯,也多由甘草为主调配而成。元代韩奕的《易牙遗意》中曾记载了制作糖橘、糖梅、糖林檎的方法:“用盐少许以甘草末略以汤浸物取起干以火熏之。”明清时期以后,广东地带流行其广式凉果,多数也是由甘草调配加工制成的。甘草的甜味为什么这么受民众欢迎,并且被广泛应用于饮食各个环节呢?这是由于甘草之“甘”有其独特之处。  (1)矫昧:甘草是常用矫味剂,这归功于它的独一无二调和之性。调和既是它的一个药用功效,同样在饮食里也发挥着优势。  甘草的矫味之一在于擅长缓味。如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中记载的以“葱姜掺以甘草和面”制作的通神饼,是冬季用来御寒的上佳点心,其中利用了葱和姜的辛辣发散之性,能够解表散寒、御寒保暖。但是同样因为葱姜的辛辣刺激,口味不怎么好吃,让人望而却步,并且食之容易对味蕾甚至是脾胃有损,这时配伍甘草简直为点睛之笔,一来缓和葱姜的刺激,二来甘草还能护胃和中,大大增加了通神饼的可口程度。  ……

]

本书特色

[

    本书通过查阅古今本草、方剂专著中有关甘草的文献,甘草的现代应用与实验研究,收集、整理、分析、归纳有关资料,着重从文献、临床与实验研究的角度,总结甘草的古今应用规律。内容包括甘草的本草沿革、功用特性与产地、功用发微、古今应用规律、应用禁忌与用药安全性、现代实验研究与现代应用研究。本书的撰写能填补甘草出版的空白,也有利于纠正目前对甘草认识上的误区,有利于甘草的合理应用,具有较高的学术性与实用性。

]

内容简介

[

甘草是应用*为广泛的中药,素有“十方九草”之说。
填补甘草出版的空白,有利于甘草的合理应用。
“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

作者简介

[

    杨柏灿,中华中医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副主任,全国老年药学会委员,上海市药学会常务理事,老年药学会主任委员,现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教研室工作。
    30余年来,一直从事中医药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有较扎实的中西医基础和较高的科研素质。自1988年以来,先后承担和参与多项各级中医药的科研项目。曾获1994年上海市启明星项目资助,并先后承担国家“九五”攻关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上海市新药产业办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1994年以来,先后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并出版专著一部,主编并出版方药教材一部,副主编清华版《中药学》教材,全国规划教材《中药学》编委,《医药百科全书中药学》编委,15版国家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编委,主编《中华十大食用补品》,参与编写2本学术专著。

]

目录

序言 前言 8**章 甘草的沿革 9**节 甘草的本草沿革 9一、甘草实名考证 9二、甘草产地变迁 9三、甘草品种考证 10四、甘草炮制方法 10五、甘草的性能 11第二节 甘草的功效运用沿革 11一、先秦两汉时期 12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12三、隋唐五代时期 12四、宋金元时期 12五、明清时期 13六、近现代 13第二章 甘草的文化属性 15**节 甘草的药名文化 15一、“甘”与甘草 15二、“国老”与甘草 16三、文学作品与甘草 17第二节 甘草的哲学思想 18一、正名与甘草药名 18二、阴阳学说与甘草 19三、五行学说与甘草 19四、中和之道与甘草 21第三节 甘草的饮食文化 21一、维生文化与甘草 22二、养生文化与甘草 25三、区域饮食文化与甘草 28第三章 甘草的功效发微(一) 29**节 补益 29一、补心 29二、补肺 30三、补脾 30四、补肝 31五、补肾 31六、助阳化阴 31第二节 解毒 33一、解热毒 33二、解食毒 35三、解药毒 36四、解胎毒 37五、解蛇毒和蛊毒 37六、解癌毒 37第三节 止咳 38一、祛痰止咳 38二、利咽止咳 38三、清肺止咳 39四、补肺止咳 39五、散寒止咳 39第四节 缓急 40一、缓急止痛 40二、缓急舒筋 41三、缓急安神 41四、缓急解热 41第五节 调和 42第四章 甘草的功效发微(二) 43**节 甘草调和的含义 43一、调和的含义 43二、甘草“调和”的名称 43三、甘草调和的实质 43第二节 甘草对药物性能的调和 44一、调和药性 44二、调和药味 44三、调和升降浮沉 45四、调和归经 46五、调和润燥 46第三节 甘草对药物功效的调和 46一、增效 46二、缓效 47第四节 甘草调和的影响因素 48一、甘草的性能与调和 48二、甘草的功用与调和 49三、甘草的应用与调和 49四、甘草的生物特性、产地与调和 51第五章 甘草古今应用规律 52**节 甘草剂的分布规律 52一、历代甘草剂的比例 52二、甘草剂的分布规律 53第二节 剂型规律 54一、剂型与朝代的关系 55二、剂型规律探讨 55第三节 炮制规律 56一、炮制与朝代的关系 57二、炮制规律探讨 57第四节 用量规律 57一、用量与朝代的关系 58二、用量规律探讨 59第五节 配伍规律 60一、配伍与朝代的关系 61二、配伍规律探讨 61第六节 病证规律 62一、病证分布与朝代的关系 62二、病证规律探讨 63第六章 甘草应用禁忌 65**节 甘草的病证禁忌 65一、中满忌甘草 65二、呕家酒家忌甘草 67三、痰饮水湿忌甘草 68四、下焦病证慎用甘草 69第二节 甘草的配伍禁忌 70一、十八反之反甘草 70二、海藻反甘草 72三、大戟反甘草 75四、甘遂反甘草 77五、芫花反甘草 80六、结语 82第三节 甘草制剂的使用禁忌 83一、临床常用的甘草制剂 83二、单用甘草制剂禁忌 84三、甘草制剂联合西药禁忌 86四、合理使用甘草制剂的建议 87五、结语87第七章 甘草的现代实验研究 89**节 甘草的主要成分研究 89一、三萜皂苷类 89二、黄酮类 89三、其他 89第二节 甘草的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 90一、抗病毒 90二、抗菌 91三、抗炎 91四、消化系统作用 92五、免疫调节作用 93六、心血管系统作用 95七、抗肿瘤、抗突变 95八、祛痰止咳平喘 96九、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97十、解毒 97第三节 甘草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97一、吸收 97二、分布 98三、代谢与排泄 98第四节 甘草的安全性研究 98一、急性毒性 99二、慢性毒性 99第八章 甘草的现代临床应用 101**节 甘草汤剂及其提取物制剂的临床应用 101一、甘草汤剂的临床应用 101二、甘草提取物制剂的临床应用 101第二节 甘草复方的临床应用 105一、炙甘草汤 106二、芍药甘草汤 107三、甘草泻心汤 109四、甘麦大枣汤 111五、大黄甘草汤 111六、甘草附子汤 112七、甘草干姜汤 113八、桂枝甘草汤 114九、桔梗汤 114后记 116

封面

至甘至纯-甘草新论

书名:至甘至纯-甘草新论

作者:杨柏灿

页数:164

定价:¥48.0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47828052

PDF电子书大小:37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