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哲学与贵州文化-黔学中的形上智慧资源

节选

[

  王阳明三致安贵荣书,反映了阳明与龙场少数民族首领之间的友好关系,说明了作为少数民族首领的安贵荣对王阳明的尊重和敬佩。王阳明通过书信,表达了他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安贵荣的真诚友情,促进了民族的团结和进步,同时也维护了明王朝的统一以及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  王阳明谪居龙场期间,与水西少数民族不论是其首领,还是一般群众,其相处关系都是友好的、和谐的,交往都极为密切,友情也十分深厚。王阳明到达龙场时,正值山中春意盎然,当地少数民族好客而又热情,见王阳明远道而来,都扶老携幼前来探视,阳明亦以礼待之。尽管双方服饰不同,语言不通,习俗各异,但是当地少数民族纯朴真诚的民风,粗犷豪爽的性格,却给阳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居夷诗》中对此作了很多描述:“群獠环聚讯,语庞意颇质。…夷居虽异俗,野朴意所眷。…寥落荒村灯事赊,蛮奴试巧剪春纱。”“田翁开野教新犊,溪女分流浴种蚕。”在从者生病时,明阳亲自采蕨、砍柴、汲水、煮饭、浇园,直至请学于农,种田南山。其《居夷诗》写道:“夷俗多火耕,仿习亦颇便。”“下田既宜月余,高田亦宜稷。种蔬须土疏,种蓣须土湿。”“去草不厌频,耘禾不厌密。”“即是参赞功,毋为轻稼穑!”“采蕨西山下,扳援陟崔鬼。”“薪水良独劳,不愧食吾力。”从这些诗句,可以看出王明阳亲自参加了各种生产劳动,向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学习农业生产技术。通过平凡的劳动,艰苦的生活,王阳明与当地“夷民”日益接近,同时亦因王阳明为人谦虚,性情诚挚,态度和蔼,当地“夷民”争相与之亲近,在生活、劳动各方面给予王阳明很多帮助,双方逐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是时,都御史王质巡抚贵州,借口王阳明傲视朝廷地方官府,遣人至龙场凌侮王阳明,不料却引起当地苗彝诸乡民的公愤,他们把差人围困起来羞辱并痛打之,*后将差人赶出龙场。差人向王质告状,王质大怒,要王阳明认错谢罪,王阳明不畏强权,根本不予理睬。后赖王阳明的同乡时任贵州按察副使的毛科从中调解方罢。《王阳明年谱》载其事:“思州守遣人至驿侮先生,诸夷不平,共殴辱之。守守大怒,言诸当道。毛宪副科令先生请谢,且喻以祸福,先生致书复之,守惭服。”王阳明在《答毛宪副》书中大义凛然,剀切陈辞:“废逐小臣,所守以待死者,忠信礼义而已,……某之居此,盖瘴疠蛊毒之与处,魑魅魍魉之与游,日有三死焉;然而居之泰然,未尝以动其中者,诚知生死之有命,不以一朝之患而忘其终身之忧也。太府苟欲加害,……则亦瘴疠而已尔,蛊毒而已尔,魑魅魍魉而己尔,吾岂以是而动吾心哉!”王阳明决心置生死于度外,拒不向权贵屈服,表现了他刚直不阿,坚持正义的大无畏精神。而王质慑于公论民心,未敢加害王阳明。这场冲突中,龙场苗彝诸乡民见义勇为,很好地保护了王明阳的人身安全。通过这件事,王阳明更深深地感到当地少数民族内心的朴实善良和嫉恶如仇的耿直性格,而当地少数民族也更加敬佩王阳明的刚正骨气和光明磊落的英雄气概,双方愈加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彼此诚心相与,肝胆相交。数月之后,当地苗彝诸乡民看到王阳明仍居住在阴暗潮湿的龙冈山石洞中,遂砍树伐木,不到一月,即为王明明构筑了几幢木屋,王阳明喜出望外,分别把木屋命名为“何陋轩”、“君子亭”、“宾阳堂”和“龙冈书院”。《王阳明年谱》载:“(阳明先生于洞中)居久,夷人亦日来亲狎,以所居湫湿,乃伐木构龙冈书院及寅宾堂、何陋轩、君子亭、玩易窝以居之。”由此可见,当地少数民族的确在食、住、行等方面给予了王阳明以巨大的帮助,使王阳明深为感动,心情逐步坦然愉快。他与当地苗彝诸乡民,时而一起郊游,时而一起聚谈,时而一起饮酒:“宴适岂专予,来者得同憩。”“起来步间谣,晚酌檐下设。尽醉即草铺,忘与邻翁别。”“村翁或招饮,洞客偕探幽。”足见王阳明与当地少数民族亲密无间的友好关系。从他的“夷居信何陋,恬淡意方在。”“蛮乡虽瘴毒,逐客犹安居。”“山泉足游憩,鹿麋能友予。”“投荒万里人炎州,却喜官卑得自由。地无医药凭书卷,身处蛮夷亦故山”等诗句,足见王阳明对当地“夷民”和那里的山山水水产生了眷恋之情,以至他于正德五年初离开龙场时,心中还恋恋不舍,“远客天涯又岁除,孤航随处亦吾庐。也知世上风波满,还恋山中木石居。”他离黔所写的这首《舟中除夕》诗就真切地流露了对龙场山居的怀恋之情。  ……

]

内容简介

[

  建省600年来,在贵州的传统学术文化瑰宝中,*具有本土特点且又*能与全国乃至世界学术文化接轨、交流和对话的当首推“黔中三宝”,即黔中王学、佛学和易学。“黔中三宝”是黔中传统文化中的奇葩,亦是黔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相对于贵州原有的其他地域文化来说,博大精深,具有更加系统、更加理性和更加深刻的特点,居于一个形而上的核心地位,再加上这一传统文化本身所蕴含的深厚的中国文化精神,使其自然拥有宏大的文化影响力和亲和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至今仍然能够为人们提供安身立命之道,给予人们以形上智慧的启迪,值得我们重新发掘和认识。《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学术书库·传统哲学与贵州文化:黔学中的形上智慧资源》对于相关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和论述,目的是融古开今,重铸未来,给当代贵州人才成长提供文化土壤,提供学术精神,提供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正能量,这不仅为黔学的研究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对振兴贵州人文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作者简介

[

  王路平,湖南湘潭人。现为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贵州省易学与国学研究中心主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带头人、贵州省南飞夜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大学硕士生导师、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特聘研究员、贵州豫章书院名誉院长兼导师、无锡灵山书院特聘导师。系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贵州省夜郎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佛学研究室主任、贵州省宗教学会副会长、贵州省易经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阳明学学会副会长等。长期致力于中国哲学特别是佛学和儒学的研究,撰有专著10余部,主要有《大乘佛学与终极关怀》、《贵州佛教史》、《明代黔中王门大师孙应鳌思想研究》、《阳明文化与贵州旅游》、《佛教文化的典型图像一梵净山佛教文化研究》、《黔中禅林一黔灵山佛教文化探索》、《世界三大宗教在云贵川地区传播史》(合著)、《王阳明与贵州文化》(合著)、《中华佛教人物大辞典》(合著)等。

]

目录

上篇 王学与贵州文化**章 王阳明心学思想一、王阳明求道悟道弘道的为圣之路一、王阳明与萨特的伦理哲学之比较三、王阳明的教育方法第二章 王阳明“龙场悟道”解秘一、前悟道之苦难时一、悟道之体悟时三、悟后起修之受用时四、王阳明“龙场悟道”的人生启示第三章 王阳明在贵阳的“知行合一”说一、“知行合一”说的思想渊源一、“知行合一”说的理论基础三、“知行合一”说的实质四、“知行合一”说的内容五、“知行合一”说的影响和意义第四章 王阳明与贵州文化一、王阳明与贵州明代书院一、王阳明与水西少数民族三、贵阳扶风山阳明祠考四、黔中王门:贵州文化阳明文化学派的形成五、贵州阳明文化旅游圈的开发中篇 佛学与贵州文化**章 大乘佛学思想系统一、大乘佛学的三大系统及其关系二、中国禅宗的缘起与嬗变三、慧能禅学思想的特点四、大乘佛学的般若智慧及其现代意义第二章 存在与诗境——诗意地安居如何可能一、海德格尔的哲学诠释二、“诗境”在于一心之转三、“诗意地安居”是生命存在矛盾的终极解决四、诗化的生活是生命存在的*高形式第三章 贵州佛学人物一、丈雪大师与沙滩文化二、贵州凤冈中华山天隐禅师生平及其临济法脉三、莫友芝《黔诗纪略》逃禅出家人物述评四、印顺法师与贵州佛教第四章 佛教与贵州文化一、明清贵州临济禅宗灯系及其典籍著述二、天台宗佛教在贵州三、梵净山佛教文化的主要特点四、梵净山佛教文化旅游的价值五、佛教与贵阳黔灵山旅游业下篇 易学与贵州文化**章 《易经》的思想一、《易经》的成书和结构二、河洛易卦溯源三、《易经》矛盾思想探析四、《易经》与决策第二章 《易传》的思想一、《易传》的成书和结构二、《易传》的哲学思想第三章 周易象数学一、《周易》六十四卦二、爻象与爻位三、卦象与卦位第四章 孙应鳌易学思想及其对贵州明清易学的影响一、贵州开省以来人物冠——孙应鳌的生平事迹二、孙应鳌易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三、贵州义理易学心学派的先驱四、心学解易模式对贵州易学家的影响五、开启经世致用的早期启蒙思潮后记

封面

传统哲学与贵州文化-黔学中的形上智慧资源

书名:传统哲学与贵州文化-黔学中的形上智慧资源

作者:王路平

页数:371

定价:¥60.0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566005861

PDF电子书大小:142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