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宋本+唐本)

本书特色

[

中国《伤寒论》文献研究*人——钱超尘教授,以现存*《伤寒论》版本为底本,精确点校,正误溯源。
宋本《伤寒论》以善本台湾故宫博物院所藏宋本《伤寒论》为底本;唐本《伤寒论》以日本丹波元简收藏的善本元大德本《千金翼方》卷九、卷十为底本。
全书简体横排,与底本体例保持一致,改正底本错讹字,并在关键处作详细校注。
后附钱超尘教授数十年《伤寒论》文献研究成果以及底本完整书影,以期呈现善本原貌,全面认识其特点及价值,厘清《伤寒论》传承史,为学习《伤寒论》提供更准确、更有价值的资料,为临床和文献研究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

内容简介

[

本书可谓《伤寒论》宋本、唐本白文本之定本。
底本现存*:宋本《伤寒论》甄选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本为底本,文字、图章清晰,文前的徐坊墨笔题记为其他版本所没有;唐本《伤寒论》底本为日本丹波元简收藏的元大德本《千金翼方》卷九、十,为现存善本。
文字准确可靠:在优秀底本的基础上,钱超尘先生对照数十种《伤寒论》传本,改正大量错讹字。比如,原文“胃中有燥屎五六枚”,经与《脉经》、唐本《伤寒论》、《金匮玉函经》等多个版本进行校勘,发现“胃中”二字为衍文;若不明,则影响研读及临床应用。
厘清《伤寒论》版本流传史:钱超尘教授根据数十年《伤寒论》文献研究成果,绘制成“《伤寒论》版本传承一览表”,完整呈现了两千多年来《伤寒论》的流传过程。
毕生文献研究成果:书中附有钱超尘教授毕生《伤寒论》文献研究*为突出的成果,如医学史上很少涉及的《伤寒论》在隋朝的流传情况;唐本《伤寒论》字数为何少于宋本;等。
学经方,作临床,须读正本《伤寒论》。《伤寒论》是中医临床辨证处方之根基,若根基出现偏差,句意不明,甚至有误,则无法掌握经方精髓,更无法作好临床。本套图书是学习、研究《伤寒论》以及临床实践不可逾越的一套书。

]

作者简介

[

钱超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师从著名训诂文献学家陆宗达教授,以乾嘉小学及其一脉传承的章(太炎)、黄(侃)、陆(宗达)之学研究中医古籍。
与刘渡舟教授合作研究《伤寒论》20载,合力校勘整理宋本《伤寒论》(1990年)。撰有《文献新考》《版本通鉴》等。

]

目录

宋本《伤寒论》 目录刻仲景全书序伤寒论序伤寒卒病论集医林列传仲景全书目录伤寒论卷**辨脉法**平脉法第二伤寒论卷第二伤寒例第三辨痓湿暍脉证第四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伤寒论卷第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伤寒论卷第四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伤寒论卷第五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九/目录《伤寒论》/·伤寒论卷第六·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伤寒论卷第七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五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伤寒论卷第八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辨不可吐第十八辨可吐第十九伤寒论卷第九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伤寒论卷第十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伤寒论后序
附一:《伤寒论》在隋代之流传 附二:宋本《伤寒论》文句正讹附三:校注所据底本书影参照附四:影印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
唐本《伤寒论》 目录绍圣三年国子监牒文《千金翼方》卷第九伤寒上太阳病用桂枝汤法**太阳病用麻黄汤法第二太阳病用青龙汤法第三太阳病用柴胡汤法第四太阳病用承气汤法第五太阳病用陷胸汤法第六太阳病杂疗法第七阳明病状第八少阳病状第九《千金翼方》卷第十伤寒下太阴病状**少阴病状第二厥阴病状第三伤寒宜忌第四发汗吐下后病状第五霍乱病状第六阴易病已后劳复第七附一:唐本《伤寒论》字数为何少于宋本附二:《千金翼方》版本简考附三:辑校所据底本书影参照附四:影印元大德本《千金翼方》卷九、卷十

封面

伤寒论(宋本+唐本)

书名:伤寒论(宋本+唐本)

作者:钱超尘

页数:2册

定价:¥118.0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03-01

ISBN:9787571405427

PDF电子书大小:65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